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taichi的个人空间 //www.sinovision.net/?11497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培補腎陽

已有 826 次阅读2017-5-24 16:46 |系统分类:家庭生活分享到微信

中醫所稱的慢性久病包括多種病程較長、體氣偏虛的疾患。這些疾病在辨證論治上雖涉及的臟腑較多,但在久治不癒,纏綿難復的情況下,有不少患者每多出現腎陽虛衰的證象,經採用“培補腎陽”法後,往往取得較為顯著的效果,通過長期臨床觀察,進一步證實了此法在慢性久病治療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價值。

基本方:仙靈脾15g,仙茅10g,懷山藥15g,枸杞子10g,紫河車6g,甘草5g。

隨證加味:

腎陰不足較嚴重者,加生、熟地黃各15g,女貞子10g,川百合12g。

肝腎陰虛者,加生白芍、生地、熟地各12g。女貞子、潼沙苑各10g。

脾腎陽虛而大便溏泄或久利不止者,加破故紙、益智仁、鹿角霜、炒白朮各10g。

肝脾腎俱虛而見慢性泄瀉者,加炒白朮15g,烏梅炭3g。

腎陰陽俱虛而帶下綿注或經行量多者,加烏賊骨15g,茜草炭8g,炙龜版24g。

腰痛劇者,加炙蜂房、炙地鱉蟲、炙烏梢蛇各10g。

浮腫者,加熟附片、炒白朮、茯苓各10g。

哮喘者,加核桃肉4枚,補骨脂10g,黃荊子15g,五味子5g;嚴重者加人參3g,蛤蚧1.5g,,二味共研,分二次沖。

遺精或小便頻數者,加山萸肉、菟絲子各10g。

陽痿早洩者,加巴戟天、露蜂房、淡蓯蓉各10g。

心脾兩虛,心悸怔忡,失眠者,加潞黨參、炒白朮各10g,炒棗仁20g,龍眼肉、當歸身各10g。

虛陽上擾,血壓升高者,加生牡蠣30g,紫貝齒15g,玄武版20g。

更年期綜合症,加知母、黃柏、當歸、巴戟天各10g。

以上是辨證用藥的一般常法,在具體處理時,仍需細加審察,辨證定方,始能收到預期的效果。

“培補腎陽”法臨床應用舉例

從所治200餘例“腎陽不振”之患者的病種來看,計有高血壓、慢性泄瀉、頑固頭痛、勞倦虛損、月經不調、慢性肝炎、頑固失眠、神經官能症、陽痿、腰痛、浮腫、哮喘、慢性腎炎等疾患。從療效來看,基本上是令人滿意的。從病程來看,大多在1年以上,部分是3~5年,甚至達10餘年者。因此,“培補腎陽湯”在臨床上應用廣泛,療效較好。

茲列舉病例數則於下。

例1:張某,男,58歲,行政幹部。

血壓偏高已3年有餘,迭治未瘥,今乃益劇。頭眩脹,健忘,左目視眊(檢查確診為中心性視網膜炎),神疲困倦,心悸失眠,腰酸早洩,怯冷便溏,苔薄舌淡紅而胖,脈虛弦而細數,兩尺弱。此腎陰陽俱虛之咎。良以命火式微,火不生土,陽損及陰,陰不攝陽,而致諸象叢生。治宜培補脾腎,燮理陰陽,徐圖效機。(BP190/115mmHg)

基本方加潼沙苑、生白芍、菟絲子各10g,炒棗仁18g(打),5帖。

二診:藥後自覺頗舒,周身有溫暖感,胸悶心悸較平,腰酸亦減,便溏轉實,尺脈略起。此佳象也,進治之。

上方去菟絲子、生白芍,加熟地黃12g(砂仁3g同拌),肥玉竹12g,5帖。

三診:血壓顯降,腰酸續減,惟頭眩脹未已,視眊如故,夜寐欠實,間或胸悶,苔薄舌淡紅,脈虛弦,右尺仍沉弱,左尺稍振。前法損益。(BP150/100mmHg)。

基本方加潼沙苑、夜明砂,密蒙花各10g,炒棗仁18g,15帖。

四診:血壓下降在122~118/88~78mmHg之間,怯冷已除,腰酸早洩見復;惟頭眩脹、目糊未已,口乾,夜寐不熟,便難溲黃,苔白黃舌質紅,脈弦。此腎陽漸振,而陰傷未復,以致陰陽失其平衡。茲當側重滋水涵木,育陰潛陽,而培補腎陽之品則不宜續與之也。

大生地15g,生白芍12g,枸杞子9g,鮮首烏15g,女貞子12g,龜版18g,川石斛9g,夏枯草12g,炒決明子12g,粉草3g,5~l0帖。

按:患者於三診後返鄉休養,在服藥至八九帖時,諸象均見瘥復,血壓平降,頗感舒適,乃續服之;由於陽衰已振,而陰損未復,未能及時審證換方,藥隨證變,以致陰虛益甚,水不涵木,故症情一轉而為一派陰虛陽亢之局,呈現頭眩而脹,視糊眼燥,口乾不適,夜寐欠實,大便燥結,小溲色黃,舌質轉紅,脈弦有力等象。審斯必須立即改方,培補腎陽之品,不宜再予,而應側重滋水涵木,育陰潛陽。服此以後,即趨平復,而獲臨床治癒。從這一病例來看,在臨證之際,必須細心體察,中病即止,過猶不及,均非其治也。

例2:王某,女,36歲,紡織工人。

因腸套疊曾兩度手術,嗣後遺留腹痛便溏,迭治未瘥,囊在上海第一醫學院附院請姜春華教授診治,用溫補脾腎之品而好轉,回廠療養,逐步向癒。但近年來又見發作,大便溏秘交替,溏多於秘,腹痛神疲,怯冷腰酸,頭眩乏力,長期服用西藥,收效不著,苔薄白舌胖,邊有白涎,脈細軟,右關尺難及。此脾腎陽虛之明證。治宜溫補脾腎,益火生土。

基本方加炒白朮12g,益智仁9g,補骨脂9g,烏梅炭6g,廣木香5g,5帖。

二診:藥後神疲較振,大便溏泄好轉,腰酸腹痛亦減。效機初見,再益血肉有情之品進治之。上方加鹿角霜12g。

三診:服上藥諸象均見瘥復,但嗣以服避孕藥片(苦寒劑),又引發腹痛泄瀉,服抗生素未見好轉,乃續來就診。苔白舌淡胖,脈細軟,尺仍弱,火不足而土為虛,前法仍可中鵠,上方6帖。

四診:服藥後,腹痛泄瀉即瘥,精神振作,頗感爽適。選附桂八味丸以善其後。

按:此例主要由於兩度大手術,以致體氣虧虛,腎陽不振,命火式微,火不生土,脾不健運,腎不固攝,諸象叢生,特別是大便溏泄,迭服抗生素終不見解,頗以為苦,而經改用“培補脾腎”之品,即獲效機。

例3:徐某,女,29歲,幹部。

頭眩而脹,稍勞即疲不能興,夜不成寐,即或交睫,亦多夢紛紜,饑嘈不適,得食稍安,冬冷夏熱,倍於常人,性情沉鬱,有時又易急躁衝動,腰酸帶下,經行量多,已起3年,迭治未癒,以致體氣更虛,苔薄白,舌有朱點,質微胖,脈虛弦而細,尺弱。此腎陰陽俱虛之候,法宜陰陽並補,師景岳之左、右歸意,期育陰以涵陽,扶陽以配陰,得其平則佳。

基本方加生熟地各12g,肥玉竹12g,煆烏賊骨18g,茜草炭6g,5帖。

二診:藥後能安眠終宵,精神振爽,頭眩脹大減,腰酸帶下亦較好轉,此調補腎陰陽之功也。但停藥1周後,兼之工作辛勞,又致頭眩不眠,但其勢較前為輕,苔脈如前,此乃由於恙延已久,體氣虧虛,原非一蹴而成者。前方既效,故不予更張,繼進之,5帖。

三診:進服原方,諸恙悉平,宜續服藥,以期鞏固,間日服1帖可也,5帖。

按:三診以後,由於間日連續服藥:諸恙未見反復,停藥以後,亦較穩定,且月經來潮,其量大減,均向癒之象。囑注意勞逸結合,起居有節,輔以食養,不難日臻康泰。

例4:唐某,女,40歲,某療養院會計。

一年前患肝炎,肝功一直不正常,肝大3.5cm,脾1.5cm,頭眩欲撲,神疲困乏,情緒沉鬱,脇痛不寐,心悸怔忡,近數月來體重減輕,納呆腹脹,大便溏泄,日二三行,鏡檢脂肪球甚多。苔薄白舌質淡,脈沉細無力,右關尺尤弱。此脾腎陽虛之候。法當溫培脾腎,俾火旺生土,脾能健運,飲食能為肌膚,則恙自復矣。

基本方加炒白朮12g,益智仁9g,太子參12g,8帖。

二診:藥後精神較振,便溏泄已除,惟仍頭眩,納穀欠香,食後腹脹,有時泛泛欲嘔,苔白微膩,脈如前。仍係脾腎陽衰未復之咎,進治之。

上方加薑半夏9g,砂仁5g,6帖。

三診:泛嘔已平,複查肝功亦已正常,惟脇痛尚未已,間或腹脹,夜寐多夢,苔薄白,脈細弱較振,繼進之。

上方去半夏,加炒棗仁15g(打),6帖。

四診:服溫補脾腎之品以來,精神較前振爽,自覺頗舒,惟停藥旬餘,又覺睡眠不實,偶有脇痛,餘象尚平,苔薄白,脈細軟。原方繼服,以期鞏固。上方續服6帖。

按:患者因染肝炎,肝功不正常,頭眩欲撲,腹脹便溏,疲憊不支而全休療養,但經半載針藥並施,仍未瘥復,頗為焦慮,嗣經診視為“脾腎陽虛”,乃投予溫補脾腎之品,症情顯著好轉,肝功亦趨正常,出院恢復工作。這說明培補腎陽在慢性疾患療癒過程中,是具有重要作用的,只要辨證明確,往往效如桴鼓。

結語

命門學說是祖國醫學理論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而“培補腎陽”在許多慢性久病的治療上,是具有一定意義和作用的-。

經對多年來診治的“腎陽不振”疾患的臨床觀察,發現不少的慢性疾病,在病情發展到某種階段的時候,往往出現“腎陽不振”的證候,經辨證採用“培補腎陽湯”隨證加味治療,取得了比較滿意的效果。

應當指出,“陰陽互根”、“水火並濟”的矛盾統一的相互關係,是非常密切的,因為陰陽的偏盛偏衰,在疾病的發展變化過程中,是會相互轉化的,陽損固能及陰,而陰損也可及陽。是以在臨證之際,必須詳審辨證,藥隨證變,才能收到預期的療效。從例1來看,是很突出地說明瞭這個問題。倘若誤認為“培補腎陽”對慢性雜病具有佳效,就效不更方,固執一方到底,那就違背了辨證論治的根本原則,將會造成一些不良後果。因為中醫處理疾病的措施,是要根據證候的變化而決定的,證變方亦變,並緊緊掌握“持重”和“應機”的兩種手段。所謂“持重”,就是辨證即明,用藥宜專;所謂“應機”就是證情既變,藥亦隨易。由於溫陽補腎之品,其性多燥,所以特別要注意“毋使過之”的原則,腎陽漸復,即宜將溫腎之藥減小其劑量;陽既振復,即宜撤去陽藥;倘有陰傷之徵者,更宜立即增益顧陰之劑。這樣才能陰陽合和,水火相濟,諸恙悉除,而臻康復。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