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诗人梅梅 //www.sinovision.net/?151092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志于道,依于仁,游于艺----美丽的诗文像一朵格桑花,静悄悄地绽放在你心上!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游榆林红石峡记

热度 6已有 4354 次阅读2017-6-27 20:17 |个人分类:散文诗歌|系统分类:文学| 红石峡, 榆林, 文化, 古诗, 革命, 红石峡, 红石峡, 红石峡, 红石峡, 红石峡, 红石峡, 红石峡 分享到微信

游榆林红石峡记_图1-1




游榆林红石峡记

罗金海//摄影



紫龙宫殿彻云宵,鼓角击催战马鸣。

大道往极归日月,墨崖刻展尽乾坤。

席今蓬莱诸仙岛,功盖诗文抱赤丹。

北塞宛通天水镜,照还千古振枭雄!



    四月的江南淅沥沥飘着小雨,先生应上郡博物馆馆长李建飞先生的邀请一路北上。先生带上我跟孩子,跟着在一起参观与学习,有一个成语叫见多识广,人的见识多了,学问自然就渊博了。因孩子的爷爷是战争年代的长征干部,从而增加了我对北方故土几份热爱,多了一份深厚的情谊!记得每每听完先生讲自己父亲战争中的故事,总让人热眶盈泪,为冲锋在最前面的司号长老红军而倍感到骄傲与自豪!父亲王玉和从贺龙身边工作到陕北红军刘志丹身边工作,与陕北红军将领郭宝珊有长达十年的工作关系。满怀着对英雄无比的敬仰之心,从陕西至延安,再到榆林,都在怀想着在炮火中曾经战斗的可歌可泣英雄人物事迹。我们到达榆林的时候,被一桩桩高楼大夏的繁华景象看得眼花缭乱,经济发展非常迅猛。自秦汉以来,榆林即为北疆要塞,红石峡天险其北,镇北台雄视其上,历代征战以此为烈。古诗云:屯兵红石峡,斩将黑山城。血染芹河赤,氛收榆塞清。想当年,鼙鼓震天,马嘶镝鸣,将军战罢归来,弹剑呼酒,分麾下炙,长烟落日,悲笳声声。

 

    多少首古诗歌,都写到北塞边缰,一直让我梦魂牵绕,如今亲临这样的古文化胜地,让我知道了每一个历朝皇帝为保卫北塞边疆土地,付了多少流血牺牲的沉重代价!走在华夏文明的根脉上,走在华夏文明的圣地上,让我知道作为一个中华民族炎黄子孙是多么的骄傲,这血管里的热血在江花浪涛拍打中和火红的红石峡间沸腾起来。燃烧吧,生命的火把,在这红石岩革命圣地,多少英雄豪杰,多少文人墨客,多少文官武将,在穿越在红石峡的每次足迹之中,都陶醉在每一幅书法的凹凸起伏之中,天地之神明守护在每一个石窟洞里。红石峡又称雄石峡,位于榆林城北六里的红山脚下,东距易马城50米,东北距镇北台1000米,明代大边长城从南峡北部经过。红石峡在宋、元时期称红山寺,明代成化年间修复后改为雄山寺,在清康熙年间又修改为镇远寺雄山寺。我们进入红石峡后,面对着一处处的摩崖题刻,一阵阵欢呼不已,古人将其书法作品题刻在红岩壁上,被誉称为塞上碑林。我们走在一处洞口,先生说这里曾经开过红军会议,在192942日,习仲勋参加了红石峡天门洞著名的红石峡会议。我走进天门洞里,被别开一具的山洞景象而震撼不已,一边感叹大自然神奇的斧匠雕工,一边赞叹参加革命的英雄战士。我拿着相机一阵阵猛拍,洞外的石壁上,四个字的成语尤为突出,如榆塞雄关、山水奇观、巩固山河、汉蒙一家、省雄方障、磐石千秋、榆关雄峙、功大名山、河山千古、蓬莱仙岛、力挽狂澜、大漠金汤、振河不洩、重新胜境等,这些成语都通过一个个石槽雕刻,其尺寸的大小不一样,有阴刻楷书、阳刻楷书及阴阳刻楷书,书法字体的气势磅礴之美在这红石岩上展现的淋漓尽致。这也包话书法题款,记载了当时题款原意及其题款人。如清光绪二十六年的重新胜境是阳刻楷书,上款为:雄山寺,榆之胜迹也。自甲申之秋,河流涨废,逼近山根,山门、钟楼尽付逝波。府口席泉雄公,名世沂,来游于此,叹息良外,爱集同人募化重修,来客皆然乐从。于是凿石导河,创开溪径,而庙貌为之一新,是可见胜迹。常口足以决我辈之登峡者,皆公之力也。恭赠四言,渤诸贞珉,以志不朽。会末等谨跋。下款为:光绪二十六年闰八月下浣。看着看着,我猛然发现在我镜头里还有大小不一样的石窟洞,原一来是建于明代中期的大雄殿,门的上面和两边都有浮雕龙纹,可见其宗教文化的深厚。每行走几步,石窟洞口越来越多,有原始的,也有刚刚重新翻修的娘娘殿、三教殿,能亲眼看到一些古迹,可见当时宗教文化的盛况,绝不像今天居住在大城市里的人们,没有信仰的不说,更多人们早已被外国传教士头脑化洗,独是对先祖文化的一种漠视。三教是指儒教、道教、佛教。据纱西汉《白虎通·三教》记载:教所以三何?法天、地、人,内忠、外敬、文鉓之,故三备之。代表人物为孔子、老子、释迦摩尼。

 

    走在红石峡中,浓浓的文化气息悄然而至,这是文化与自然相结合的文化遗产之地。两边红石峡红岩对峙,杨柳在空中飘扬着,仿佛在欢迎着我的到来,长城穿峡而过,榆溪河奔腾不息,被称为万里长城第一胜景。四月份北方的春天,杨柳刚刚发芽,远远的望去,一种深深的黄土高原情怀在我心底激荡,脚底下静静的河水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而这岩壁上的诗文墨迹见证了古文明文化的昌盛。特别是一些默默无闻的工匠师,他们在不畏坚辛的风雨岁月,用双手一锤一锤钻打出来的,手掌磨出了血和泡,经历了多少冰寒霜冻,才留下这红岩石上光辉的灿烂文明,每一个到来的人更应该懂得珍惜与保护!日月见证了它的沧桑史,在任何时候,古文明文化不老,并将进一步繁荣昌盛。我走着走着,发现了洞穴里一个睡着的佛像,再环顾四周,在红石岩顶方有一个八卦阵形的藻井浮雕,让我一时异常兴奋不已,第一次看到八卦阵上有龙在飞舞,而且是带有彩画的龙在八卦阵上飞舞。这些图案出现在什么年代呢?经了解原来都是明朝雕刻的,是睡佛殿窟顶上的大型龙腾飞舞的彩色浮雕,其中间为阴阳八卦,周围是二龙戏珠,龙角、龙须、龙眼及龙身非常逼真,如同一条真龙在空间中盘舞,让我陶醉在古代浮雕艺术之中。八卦起源于人文始祖伏羲,如果说太极八卦是代表宇宙从无极而太极,以至万物化生的过程; 那么在更广大的含义上来说太极八卦是代表宇宙生生化化之永恒进程,也就是说地球的运转始终是在阴阳八卦变化中,是变化中的永恒定律!所以《易经》是古代最大的哲学思想智慧,带有预测性,日月的轮转早已牢牢的掌握在古人智慧中,这也是道家思想的核心,符合天地正道之史。我一个人在洞里研究了半天,出来的时候发现先生跟熊馆长、孩子已经走到河的对面,这让我很心急,提起相机往前冲。走到一个四周都是石头的寺殿,竟然找不到路了,只见顶上的八卦阵图的彩色完全脱落,殿里仅有碑石记,名慈仁殿记,是明成化二十三年的碑记。我在原地愣了半天,又返回去找,找了半天,发现外面除了河堤外,也没有绕过去路,路在哪里?我又冲入石窟洞里,还是没找到,反反复复走三遍后,突然发现洞口凿在前面,一个往下的大洞口出现在我的眼前,是垂直下去的地道,这些石阶也完全是靠古人双手一锤一锤开采凿出来的,每一道长长凿开的印痕清淅可见。这就是古人独有的机智,也是隐藏着人与神、自然共相融合在一起的玄机奥妙,一个真正有宗教文化信仰的人,会为整个家的和睦,社会的稳定,国家的昌盛、繁荣地做出应有的贡献!

 

   山明而水清,地幽而境胜。我走在沿着石壁突出的河堤上,仿佛看到了古代人泛舟缓缓而来的热闹非凡景像,两岸的客人、僧人、官员等正在香火中和各种诵经中络绎不绝,诗曰:两岩屹倚青天险,一水中分赤石开。山色空蒙留宿雾,河声涌喷逐奔雷。柳垂十里无葭岸,人宴层楼歌舞台。饮到深夜衣不解,溪头醉卧小舟回。”“何处临高眼界开,中秋此日漫登台。千寻赤峡云间纵,九曲黄河天上来。喜遇清明时闲宝戟,笑乘野兴醉金垒。相看今夜关山月,沙际翻翻雁影回。这首诗歌是明代进士马希龙的《八月望日泛舟赤峡二律》,可见当时红石峡两边热闹非凡的景象,作者醉饮到深夜也不愿回的旷世悠境。红石峡为榆阳名胜,南控雄关百二,北枕边城万里,河流环绕,石路萦回,有庙、有阁、有室、有阑,一小洞天焉。吾故曰:君子之所以大过人者,诚不在区区游赏之间,愈以知意量之高深,规为远大神功之作用,怀抱非常,无论于鸿爪雪泥,以求之则失之。凿,即年谓人以地传,地以人传之说; 亦有以知大君子不屑屑为之,盖于己无与也。清代山左汪炳煦记载了红石峡盛况,这也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保持生命的精神正能量的增长,也只有通过与神的对话获取。这是古代人留给我们一笔灿烂的文化遗产,而作为后代子孙在加以保护的同时,更应该发扬其光大!无论前人,还是后人,每一个走在红石峡的人们,停留的脚步既是追求古老知识的光明智慧,同是是在寻求自我精神崛起,它既可以通往最高觉悟神游之境,又在通往真正的艺道无涯作自我重新审视; 所以我是非常幸运的,能站在古文明灿烂的光辉中得到新的洗礼,真正到达身外无一物的神明境界!

 

   生在江南的我,看惯了青山绿水的磅礴,但就在瞬间被先祖的文明文化深深征服了,都说书法艺术是写在书本上的,可它们就一个个扎根在红石岩上,震撼了我的心灵与灵魂。人来到尘世间,唯有这文化遗产是宝贵,它永远都照见思想智慧的光芒,独是墨崖天路从今往,道神造化天地久。古人云:功盖天下,而志在一丘一壑。红石峡的南峡东西两壁对峙,峭拔险峻,在东西石壁上参差着大小石窟25处,碑碣石刻185处,集宋元明清名家之手笔,真、草、隶、篆一应俱全,笔法各异,镌刻有别,刻字大者4米见方,小者微不及寸,其中有蒙文石刻,为稀世珍品,堪称塞上小碑林。站在榆林圣地上,景色交错,让人心旷神怡,汉字书法的阴刻、阳刻及阴阳刻全都一览无余,在这山河巩固重新胜境,在这阳高照的三月,俯仰神怡天外奇峰蓬莱仙岛即将溪壑回春。那一首首如痴如醉的古诗在静静的榆溪上回荡着,每一个文人走过的脚印似乎都还在,我寻着他们走的足迹,一步一步往前走,作为一个中华儿女,古文化不能丢,相反更应该发扬光大。面对今天出现的现代诗人多如牛毛的尴尬场面,不单是对我们先祖文化的一种赎渎,是将巴掌拍在所谓现代诗人自己的脸上,不会写精粹的传统诗歌的诗人者,永远都算不上一个真正的诗人!我一个人走在长长的桥上,水就在我脚上静静的流淌着,没能做上古人的小伐舟,但是我已经走在了文化遗产之根上,将全盘的学习和吸收古文明文化知识,真正的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白云初晴如月之曙,黄唐在独与古为新。这是左宗堂写的题联,将中华对联文化融入红石峡,无不是古知识文化的一种唯美的熏陶。特别是岩壁上一首一首的诗歌,真正浓缩了古文明汉字文化的精华,如明代秦昂的《水帘飞雪》:蔌下银河一片秋,石梁飞溅浪花浮。海神扫雪风为帚,山鬼掀帘月当钩。玉屑散将何处去,镜光拖到几时收。莫言此景清如画,中有龙沙万里愁。读着朗朗上口的诗歌,走在雄吞边际的壁石岩边,让我的心情异常沉重,岁月留下的每一道划过的印痕深深烙在红石峡上,很多字模糊不清,有的甚至脱落,应该立即得到文物专家的保护与修善,让这灿烂的文化遗产得到更多人的亲睐。我想下次再来的时候,会有一个全新的面貌,走上长长的吊桥,孩子欢快地跑来拥抱我, 在见证古文明文化的同时,将这奥妙无穷的红石峡大漠金汤文化递传给下一代。红石峡在历史的烙印中见证了它的丰功伟绩,每一个来过这里的文官、武官、石匠、僧人、住持、信徒、革命战士、游客,都在诗词墨崖中见证古文明文化的生机勃勃与光辉灿程; 同样行走在红石峡每一位文化传播者,将见证复兴中华文明文化的繁荣昌盛!


游榆林红石峡记_图1-2


游榆林红石峡记_图1-3游榆林红石峡记_图1-4

游榆林红石峡记_图1-5


游榆林红石峡记_图1-6

游榆林红石峡记_图1-7游榆林红石峡记_图1-8

游榆林红石峡记_图1-9


游榆林红石峡记_图1-10游榆林红石峡记_图1-11


游榆林红石峡记_图1-12


游榆林红石峡记_图1-13

游榆林红石峡记_图1-14

 

游榆林红石峡记_图1-15

游榆林红石峡记_图1-16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4

握手
2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6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