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白露为霜霜满天 //www.sinovision.net/?163286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溯洄从之 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央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哥伦比亚大学的故事:共和国最后的卫士

热度 17已有 11407 次阅读2014-4-17 07:38 |个人分类:教书育人|系统分类:科技教育| 哥伦比亚, 新闻, 普利策奖 分享到微信

第一次见到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是去年夏天的一天(参见凉皮老谢的美国梦)。那天从116街地铁站走出来时都快10点了,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新闻学院百年庆典的蓝色条幅,目的地到了。


虽是初次见面,我们对哥大新闻学院其实并不陌生。小女儿小宝在高中时曾经在这里参加过一个新闻的暑期计划(CSPA)。她给我们说过很多有关这个学校的传奇故事。在暑期计划里,小宝每天起来的第一件事是皱着眉头读半个小时的《纽约时报》,包括有关中东纷争等的最新动态。然后就是写,写,疯狂地写。其中的一个作业是到校园里做采访。访谈随便遇上的一个人,了解他的人生故事。等到CSPA结束的时候,小宝已经变成了一个“挖料”的老手:在谈话的时候知道如何不经意地将话题转到她想要的方向 -- 新闻工作者的基本功。


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有时简称为J-)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专业新闻学院之一,它也是藤校中唯一的新闻学院,每年有数百名硕士生和少量博士生从这里毕业。其10个月的科学硕士(MS)计划提供了四个专业:报纸,杂志,电视和数字媒体。而9个月的文学硕士(MA)课程,专为经验丰富的记者磨练和发展自己的技能而设计,可以主修政治,健康,环境,商业,经济和艺术等不同方向。

哥伦比亚新闻学院出名之处有很多。新闻大楼由约瑟夫·普利策出资建造;著名的普利策奖和杜邦奖(另一个广播电视和数字新闻的大奖)是由新闻学院组织评选和颁发;学校还出版行业权威的哥伦比亚新闻评论(Columbia Journalism Review)双月刊。

 

哥伦比亚大学和普利策

 

谈到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就不能不提及约瑟夫·普利策(Joseph Pulitzer),他的故事听上去就像是美国梦的最佳注解。


1864年,匈牙利出生的普利策只身来到美国时只有17岁,身无分文,只会讲几句英语,而且一个人也不认识。开头几年贫困交加 -- 他睡在公园的长椅上,做最卑贱的工作。后来普利策在圣路易斯的一家德语报纸找到一份工作,并在一年之内从记者升到了编辑。


到了1878年,普利策买下了《圣路易斯邮报》(St. Louis Post-Dispatch),五年后,他又买下了《纽约世界报》(New York World),并将两家报纸打造成新闻行业的典范。后来他还代表纽约当选为美国众议院议员。


哥伦比亚大学的故事:共和国最后的卫士_图1-1

 普利策的油画


1890年代,普利策的报纸同赫斯特家族(Hearst)的报纸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后果是双方都走低俗、耸动、黄色新闻的路线,报纸的质量迅速降低。普利策很快就意识到不负责任、迎合低级趣味的媒体对社会产生的负面影响。经过一段时间长考之后他作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用自己的财富来为维护新闻业的最高价值做些事情。第一是设立普利策奖 -- 每年一度表彰美国最出色的新闻报导;第二是建立优秀的新闻学院,致力于提高行业水平,培养未来的领袖(当时大多数记者没上过大学,只要能写就行)


普利策并没有看到他的梦想得以实现。到了1911年他去世的时候,根据《纽约时报》的讣告,普利策将200万美元捐给哥伦比亚大学用于创立新闻学院。1912年新闻学院招收了第一批学生共191人。从1917年起,哥伦比亚大学开始颁发普利策奖。


如今普利策奖成为美国报纸、新闻、文学、戏剧以及音乐创造方面最负盛名的成就奖。它由哥伦比亚大学管理组织,邀请行业的精英来做评委。每年颁发21个奖项。在其中的20个类别里,优胜者获得证书和10,000美元的现金。新闻的公共服务类(public service)的获奖者则被授予金牌。


普利策论新闻

 

漫步在哥大的新闻大楼里你可以清晰地感受到约瑟夫·普利策的存在。100多年过去了,胸像上的普利策,油画里的普利策,依然注视着过往的人们。他的话语被刻在地上,挂在墙上,时时提醒新一代的新闻人记住自己的社会责任。大半生都从事于新闻工作,普利策说过许多具有穿透力的话语。有关新闻稿应该怎样写,普利策是这样说的:

将它放在读者面前,简要地因此他们会阅读,清晰地因此他们能欣赏,如画地因此他们会记住。最重要的是,准确地因此他们会被它的光所指引。”[1]

记者是国家之船桥上的瞭望者(A journalist is the lookout on the bridge of the ship of state)普利策指出,“…他透过迷雾和风暴预警前方的危险…”普利策认为有什么样的新闻行业就有什么样的公众素质。他关于新闻最重要的阐述毫无疑问是下面一段,现在读起来也很难不被他所感染。这段格言被铸成铜板,悬挂在J-校的大厅里

我们的共和国与它的新闻业将一同兴起或衰落。一个有能力的,无私的,热心公益的新闻业,训练有素,知道对错,并有勇气来做正确的事,可以保存公共美德。没有它,民选政府只是假冒和愚弄。一个冷嘲热讽,唯利是图,蛊惑人心的新闻业在一段时间后将生产一个同它一样低俗的公众。塑造共和国的明天的能力掌握在未来的新闻工作者手中”[注2]

谁才是共和国最后的卫士?其实不是士兵也不警察,而是新闻工作者。对美国最大的威胁并不是来自外部的,而来自内部。任何权力都倾向于衰变(decay),就像放射性材料都会自然衰变一样(只有半衰期长短的不同)。美国的国父们非常清楚这一点,所以才创立了三权分立来制衡未来的野心家。当然,三权分立并不足够,自由和独立的新闻也是民主的重要一环。普利策说得一点都不错。新闻工作者是瞭望者,是看家狗”(Watchdog),更是共和国最后的卫士。当官员腐败,政府滥权,社会不公的时候,新闻工作者的责任就是狂吠”不已,让公众知道真像,然后通过法律或民主过程将腐败清除。如果哪一天,或被收买或是因为自己懒惰,看家狗不再狂吠,共和国离完结就不远了。

 

争议中的普利策奖

 

414日,经过几天紧张激烈的讨论,Pulitzer World Room洞开,本年度的普利策奖新鲜出炉。21个奖项中包括文学、戏剧等,但最引人注目的是公共服务奖。这项殊荣被授予两家平面媒体《卫报(美国)(The Guardian US)和《华盛顿邮报》,嘉奖它们在年度最轰动的斯诺顿(Snowden)泄密案中进行的一系列新闻报道。2013年,斯诺顿叛逃国外,泄露了一大批非法获取的机密文件。卫报和华邮根据这些文件把国家安全局(NSA)的许多超出了法律许可和国会授权的做法推向了风口浪尖。评委评价两家报纸在这次事件中的作用时如是说:


颁发给《华盛顿邮报》表彰它对美国国家安全局的广泛的秘密监视计划的报道。通过其权威的和有见地的报告帮助公众了解这一披露在国家安全的大框架中的位置。”


颁发给《卫报》表彰其对美国国家安全局秘密监视计划的披露,通过积极的报道帮助引发了政府与公众之间有关安全和隐私的问题的大辩论。


卫报和华邮获奖其实是意料中的,毕竟斯诺顿泄密是几十年来新闻界的最大事件之一。要是没有得奖,我倒会为美国的新闻业感到担心。当然它并非没有争议。不少人,包括一些很有权势的,认为新闻媒体做了斯诺顿的帮凶,让美国政府丢了脸,对美国国家安全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我并不这样看。美国政府丢不丢脸并不是我所关心的事,也没有证据表明美国的国家安全因为这两家媒体的报道而受到伤害。记者们做了他们该做的事情,那就是成为尽职的守望者和看门狗。由于他们的工作,奥巴马政府以及国会正在商议对国家安全局的活动进行重大改革。我也欣赏普利策奖评委(他们多是行业中最优秀的人士,很多自己也是普利策奖获得者)顶住了很大的压力,将新闻界最高奖颁发给这两家报纸,使得美国媒体的自由和独立性再次得到了印证。


美国的公众是幸运的,有这样的卫士睁大警惕的眼睛,有新闻界同仁的鼎立支持,共和国是大有希望的。

 


[1] - “Put it before them briefly so they will read it, clearly so they will appreciate it, picturesquely so they will remember it, and, above all, accurately so they will be guided by its light.”

[2] – “Our Republic and its press will rise or fall together. An able, disinterested, public-spirited press, with trained intelligence to know the right and courage to do it, can preserve that public virtue without which popular government is a sham and a mockery. A cynical, mercenary, demagogic press will produce in time a people as base as itself. The power to mould the future of the Republic will be in the hands of the journalists of future generations.”

 

以下均为原创照片:

哥伦比亚大学的故事:共和国最后的卫士_图1-2

新闻学院百年庆典

哥伦比亚大学的故事:共和国最后的卫士_图1-3

Low Memorial 图书馆前的雕像Alma Mater (母校)

哥伦比亚大学的故事:共和国最后的卫士_图1-4

 

哥伦比亚大学的故事:共和国最后的卫士_图1-5

Low Memorial 图书馆

哥伦比亚大学的故事:共和国最后的卫士_图1-6

哥大校园内景

哥伦比亚大学的故事:共和国最后的卫士_图1-7

工程学院前的“打铁人”雕像(Le Marteleur)

哥伦比亚大学的故事:共和国最后的卫士_图1-8

工程学院MUDD大楼 (工程学院的LOGO是皇冠加两把铁锤)

哥伦比亚大学的故事:共和国最后的卫士_图1-9

新闻学院门外景

哥伦比亚大学的故事:共和国最后的卫士_图1-10

新闻学院门前的托马斯·杰斐逊雕像

哥伦比亚大学的故事:共和国最后的卫士_图1-11

普利策的胸像和格言

哥伦比亚大学的故事:共和国最后的卫士_图1-12

新闻学院内景(Pulitzer World Room)普利策奖在此宣布

哥伦比亚大学的故事:共和国最后的卫士_图1-13

新闻学院内景

哥伦比亚大学的故事:共和国最后的卫士_图1-14

Butler 图书馆

哥伦比亚大学的故事:共和国最后的卫士_图1-15

哥大教师学院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12

握手
1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3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27 个评论)

回复 白露为霜 2014-4-21 12:47
平岗: 很多政要和精英,出自名校,活跃在新闻界,都异口同声说斯诺顿是叛徒。卫士和叛徒,all depends...
政要(两党的)为什么这样说很容易理解,他们是当权的。我相信历史会给斯诺顿一个公平的评价。
回复 白露为霜 2014-4-21 12:45
田京辉: “如果哪一天,或被收买或是因为自己懒惰,“看家狗”不再狂吠,共和国离完结就不远了。”----记者应该是社会的良心,不是一个普通的饭碗。 ...
谢谢留言。是这样的,只是现在太多的记者把它当成饭碗了。
回复 平岗 2014-4-20 19:08
很多政要和精英,出自名校,活跃在新闻界,都异口同声说斯诺顿是叛徒。卫士和叛徒,all depends...
回复 田京辉 2014-4-20 12:53
“如果哪一天,或被收买或是因为自己懒惰,“看家狗”不再狂吠,共和国离完结就不远了。”----记者应该是社会的良心,不是一个普通的饭碗。
回复 scorpionmpst 2014-4-18 23:17
白露为霜: 很高兴你喜欢。
谢谢。。从对学问的求真态度上,感觉米国与天朝是截然不同的两个社会,两国人民各自朝不同的方向全力奔跑。。。
回复 今又是 2014-4-18 10:17
白露为霜: 电子媒体的写手对高质量的新闻并不能构成真正的威胁。业余写手多发表评论,没有能力做开创性的报道(需要花很多时间来调查,采写某一事件比如斯诺顿事件)。

can' ...
白露在我也是真君子。在中文网,你代表了一种品质:诚然!很多事你是不说的,但是我读得到些许的。你不隐讳根本事实一物两面的存在。这非常不容易,也无意中彰显了一个实在的、化入了文字行走过程后的人品和人格。这其实很重要。我非常地尊敬。
在下是个溪下敢于放浪的人。如有不妥,请直言相告。顾盼为荷了!谢谢。

现在的坏就在浮浅的借用和调取资料,随兴而用。我能理解所谓的商业功效作用,我也能接受新闻出发和落脚间的过程里许多繁杂的暗埋和轻便。因为世界是多元的,海里有鱼也有虾,这很自然。
问题在于,真正以历史的使命感去述说和重新为未来建设“现行历史”的人,动机、目的是不一样的。那就成了一种及底的挑战,这个挑战的首要,恰恰不是外面纷乱的世界,而是一个认真守志,欲去建树的人本身。
我和很多人谈过孩子进入名校的真正含义。刨去金钱的关系和讲究,名校本质最大的含义有主要的两个方面:教学基础水准相对的高,生源的门槛高,做成了可有的相对高。这不仅是学识,主要还有学风和这个学校承载并一直在坚持的学识学问价值观。
接着就是,名校为学生提供了更高级别,经过筛选的人众。这不仅在观念上、交流上、互相探讨和互相提携上提供了卓越而又强大的基础。潜在的一个重要还有,家庭背景和社会资源可以在此阶段,被有心的人,组合成未来强大无比的社会资源。这在我才是极其重要的事。
我在沃顿认识一些人,一个宿舍里当初的五个人,四个已然是省部级人物。这就是这类学校最厉害的地方。什么概念啊?社会和个人能力的几何数量级的增大。
且不说美国名校集中的一些州,放假的时候,有能力和有眼光的人频频组建的高级派对了。你去问你女儿,她一定知道。背景、物力、风度、质地,任何一处稍有不行的,是进不去的。
随聊了,希望别介。我就是想对所有的孩子说,抓住自己,抓住机会,一定要做好早期建立,然后一步步打进去。一栋也或几栋洋房,一部也或几部的豪车,在那样顶级的人群里,是非常非常小的事。你说是吧?
问好!
回复 白露为霜 2014-4-18 10:01
qqqnyc: 赏读。谢谢分享。
问好。
回复 白露为霜 2014-4-18 10:00
scorpionmpst: 标题应是“合众国卫士”比较妥当吧?否则会让人误以为是天朝卫士呢。。。
很好的问题。普立兹在他的讲话中使用了共和国( Republic )。

Our Republic and its press will rise or fall together

这种讲法并没有问题,美国的国名是合众国。国体是共和。

以下是共和国的定义:

A republic is a form of government in which power is exercised by the public at large, and affairs of state are a concern of the public sphere (from Latin: res publica), rather than privately accommodated (such as through inheritance or divine mandate). In modern times the definition of a republic is also commonly limited to a government which excludes a monarch.[1][2] Currently, 135 of the world's 206 sovereign states use the word "republic" as part of their official names.
回复 白露为霜 2014-4-18 09:56
寒山老藤: 喜欢你的严谨文风。
很高兴你喜欢。
回复 白露为霜 2014-4-18 09:56
rubin: 新闻不应是猎奇,更多体现在是对社会的责任。
不需要所有新闻都是很严肃,但一定要有些人做严肃的工作。
回复 白露为霜 2014-4-18 09:56
rubin: 新闻不应是猎奇,更多体现在是对社会的责任。
不需要所有新闻都是很严肃,但一定要有些人做严肃的工作。
回复 白露为霜 2014-4-18 09:54
今又是: 大文。收藏了。谢谢。
1890年代,普利策的报纸同赫斯特家族(Hearst)的报纸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后果是双方都走低俗、耸动、“黄色新闻”的路线,报纸的质量迅速降 ...
电子媒体的写手对高质量的新闻并不能构成真正的威胁。业余写手多发表评论,没有能力做开创性的报道(需要花很多时间来调查,采写某一事件比如斯诺顿事件)。

can't send a boy to do a man's job.
回复 qqqnyc 2014-4-18 09:22
赏读。谢谢分享。
回复 scorpionmpst 2014-4-18 04:25
标题应是“合众国卫士”比较妥当吧?否则会让人误以为是天朝卫士呢。。。
回复 寒山老藤 2014-4-17 22:38
喜欢你的严谨文风。
回复 寒山老藤 2014-4-17 22:38
随笔: 因为偏爱所以认真读过你每一篇哥大的文章,以前喜欢它地处国际性大都市,喜欢它的建筑,它的历史,看重的是他的排名。你的文章让我了解了它的内涵,还喜欢上老谢 ...
也许你是那里出来的吧
回复 rubin 2014-4-17 22:02
新闻不应是猎奇,更多体现在是对社会的责任。
回复 今又是 2014-4-17 21:05
随笔: 因为偏爱所以认真读过你每一篇哥大的文章,以前喜欢它地处国际性大都市,喜欢它的建筑,它的历史,看重的是他的排名。你的文章让我了解了它的内涵,还喜欢上老谢 ...

你别到处跟我乱装瞎混。小心了。
回复 今又是 2014-4-17 21:04
大文。收藏了。谢谢。
1890年代,普利策的报纸同赫斯特家族(Hearst)的报纸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后果是双方都走低俗、耸动、“黄色新闻”的路线,报纸的质量迅速降低。
现下还受到了又一重的打击:电子传媒的介入。现下分享。
过去我住得近,孩子打小在那里进出学习。因为他们有项目和周边小学中学等互动。那里有很多非常优秀的青年人和教授,热心普及教育,还都是免费的。非常记得他们的好!
回复 白露为霜 2014-4-17 19:34
lovebirds: 从你这里,总能学到许多的知识。谢谢白露!
很高兴你喜欢。
12下一页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