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阿彭 //www.sinovision.net/?1748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你离糖尿病有多远?

已有 3204 次阅读2011-3-12 13:29 |系统分类:健康养生分享到微信

      最近看到一篇报导: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组织的一项对20岁以上人群的最新大型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糖尿病患者已达9200万人,占其中比例为9.7%.而糖尿病前期患者的人数多达1.48亿.中国已成为全球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已经成为中国的一个重大公共卫生危机.

     勿论用"突飞猛进"或是"井喷式"爆发来形容以上情况都不为过.中国是这样,世界又是怎样?难怪联合国组织提出"控制糖尿病,刻不容缓"的口号,确实是向人们敲起了警钟.

     幸喜的是,医学专家又告诉人们,糖尿病是可防可治的.关键是每个中老年人(注意,糖尿病并不是老年人的专利!)都应该加入到预防糖尿病的行动中去.你如果血糖已经开始升高,但还不到诊断为糖尿病的水平,(糖尿病前期),此时开始预防,可以说是"亡羊补牢,犹为晚也".

     为此,我们必须了解糖尿病的发展过程.糖尿病不是突然发病的,有个发展过程.对2型糖尿病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就是:高危人群阶段,糖调节受损阶段,最后才是糖尿病(正式戴上帽子)阶段.如果你在前两个阶段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就可能不会发展为糖尿病.这两个阶段是可以掌握在你自己手中的,如果听其自然,置之不理,就会发展到第三阶段糖尿病了.那你就得将你的健康交给医生,而且你必须与制药公司签定长期合约,因为糖尿病是需要终身治疗的.何去何从,你应该如何选择呢?

      首先,你应该知道自已是处于糖尿病的哪一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糖尿病高危人群:这个阶段人的血糖水平应该是完全正常的,但他们得糖尿病的机会比较多.  有家族史,父母一方或者双方都有糖尿病,这些人的后代也容易得糖尿病.

                       年令在40岁以上,不管有没有遗传背景,得糖尿病的几率都比年轻人多>

                       肥胖,尤其是腹部肥胖,是一个很危险的因素.

      如果你是属于这一期,首先你得先到医院做糖耐量试验,看看你是否属于糖尿病前期?

      第二阶段是糖调节受损阶段.如果你在第一阶段不在意,血糖就会一定程度的升高走进第二阶段.这时血糖已经高于正常血糖水平的上限,但尚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血糖介于正常与糖尿病之间的一种状态.正常人空腹血糖应为6.1毫摩尔/升以下(这是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美国糖尿病协会制定的标准更严格,是<5.6毫摩尔/升.),空服血糖>7.0毫摩尔/升可诊断为糖尿病.这祥在6.1到7.0就有一个过渡范围:再如餐后2h血糖>11.1毫摩尔/升也可以诊断为糖尿病,而正常值应是<7.8毫摩尔/升,那么7.8到11.1也有一个过渡范围,医学上称处在这两个范围的人为糖尿病前期.糖尿病前期的人,如果对自己的健康再管理失职,很快在3~5年内将有30%~50%的人发展为糖尿病.所以又称为糖尿病的后备军.但是很多糖尿病前期的人并不知道危险已悄悄来临.有些人空腹血糖正常,但餐后血糖检查未必正常.很多人都是做糖耐量试验后才知道自己血糖有问题.有些人知道了亦并不在意,认为自己还是健康的正常人.其实他已是糖尿病的早期阶段,糖尿病的帽子就悬在头顶之上.可见,对于糖尿病前期的理解和认知是防治糖尿病的关键步骤.据研究表明,糖尿病前期人群如果不进行干预,几乎不可避免都会发展为糖尿病.这时如从饮食,运动和药物方面积极干预,将会降低约60%的糖尿病发病率.

      你要改变自已的命运吗?就必须采取强化生活方式干预,这就是"饮食控制+运动".如果干预后能够达到体重的减轻(至少每年减少体重对照基数的5%~7%),一直到体重达标,说明饮食,运动达到效果了(.否则应考虑使用药物),继续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你就可以远离糖尿病的威胁.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回复 小泼妇 2011-3-18 00:45
谢谢提供。
先把巧克力冰淇淋戒掉。
回复 阿彭 2011-3-14 16:23
To: 琴心明月 你曾经说:
祝你快乐开心每一天
谢谢!我会天天快乐.如果不快乐,就有发病的危险.
回复 琴心明月 2011-3-14 00:18
祝你快乐开心每一天
回复 听雨潇潇 2011-3-12 20:57
学习!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