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影视学家杨新磊 //www.sinovision.net/?2395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期待与全球影视传媒学界与业界精英砥砺切磋,共襄大业!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从时间生物/医学看影视剧套拍续拍翻拍重拍的利弊与根源

热度 2已有 5566 次阅读2017-2-24 03:47 |个人分类:学术 文化|系统分类:艺术| 周期, 节律, 影视, 分享到微信

【作者】杨新磊

【摘要】续拍与翻拍,是电影史与电视史上普遍存在的一种创作取向,近年尤甚,二者容易与套拍、重拍混淆。学界对其以伐挞和贬抑为主,无人界定并辨析此四者,更缺乏对其产生根源的深入分析。笔者以为,除了要从人文社会科学切入外,还需从自然科学寻求智力支持,生物学之时间/医生物学是一个强大的思想利器。本研究在国内第一次将时间生物/医学理论引入影视学乃至艺术学研究畛域,指出影视主创者的生物节律乃至生命周期存在很大不同,高度依赖机器与技术的影视艺术对从业者生物钟的破坏毋容置疑,亿万影视受众的审美疲劳更受制于时间生物学特征。人类的“生物三节律”滋蘖传受双方的逆反心理与厌倦情绪,导致艺术创作尤其影视重复拍摄与乏味翻续的生理心理基因正是人类的“生物三节律”。作者结合诸多影响深广的影视作品,详细阐述了这一极具文理交叉特色的独到理论,令人耳目一新,醍醐灌顶,启迪良多。

【关键词】续拍    翻拍     时间生物学    生物三节律     交叉     创新

【英文标题】Ponder from Chronobiology to the Renovate Pre-works & Produce Continuously and so on in Film & Television

【Abstract】Produce continuously and renovate pre-works, is a common tendency in history of film and history of television, especially which tends to frequent even ubiquitous, both of which are easier to be confounded with produce conventionally and produce again for recovering original. Academia often negate them but nobody defines and discriminate these four professional terms ad hoc their deeply reasons. Author thinks Chronobiology from nature science is a powerful thought weapon that can explain the subject thoroughly, except studying it in view of humanities science with social science. This study leads Chronobiology into art especially including film and television firstly in China, which points out that artists’ biological rhythms even and life period are different from others, both of which always are destroyed or disturbed by all kinds of machines and various of technologies in producing film or television as well as mass or audiences are often tired in aesthetic action just owing to their Chronobiology’s characteristics. “Three biological rhythms” of human causes that mass is weary of even and revolt against communicator, which makes practitioners produce repeatedly or continue insipidly based on the rhythms. As one interdisciplinary and unique theory, the author elaborates the Chronobiology and “Three biological rhythms” while illustrating many films or TV-dramas as examples, which makes scholars fells fresh and novel while gaining a good deal of enlightenment.

【Key words】Produce continuously,Renovate pre-works,Chronobiology,Three biological rhythms,Interdisciplinary,Innovation

【原发期刊】发表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主办的人文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阅江学刊》2012年第4期,ISSN 1674-7089,CN 32-1802/C, 025-58731034,58731054。

【备注】此文【Abstract】被A&HCI收录。










 

近年来,电影、电视剧翻拍成风,但受众多不认可,恶评如潮。然而,影视业界却仍热火朝天,钟情于翻拍、重拍、续拍乃至套拍。面对这种“冰火两重天”,影视学界必须对其冷静而理性地分析,这是学者的责任与使命,责无旁贷。不幸的是,笔者遍阅文献,对理论界迄今为止研究之浅显深感遗憾。

 

什么是套拍,什么是续拍,什么是翻拍,何谓重拍?这几个词,在外行尤其受众眼中,几无区别,近乎等量齐观,但是,四者虽有关联,区别与差异却很突出。

先析“套拍”。套拍,是一个电影学专业词汇,最早见于1930年代上海电影界。套,会意,指已成固定格式的办法或语言,如套用、套话、俗套,引申为照现成的模式去做,因此,笔者将“套拍”英译为Produce conventionally。套拍是指利用同一场地、道具、服装、器材甚至演员、导演等主创人员,在拍摄电影的同期摄制电视。具体地,有四种形式或途径。其一,摄制电影故事片可套拍电视剧。从制作角度看,传统的胶片电影与电视剧的区别在于记录介质和作品时长两个方面,只要换用电视摄录一体机并扩展剧本,就可以运用电影故事片的各种硬件资源拍出电视剧。但是,电视剧虽不如电影那样注重视听语言,却仍需要高额的投资,且电视剧的发行与播映体制完全不同于电影。1980年代,电视剧走向成熟,电影界的套拍逐渐销匿。总体上看,电影套拍电视剧几无成功先例。其二,演员尤其明星出演影视剧套拍广告。因片酬高,单独约请明星拍摄广告的代价很大,利用其拍摄某部影视剧的空隙套拍是一个高明的办法。张铁林、张国立很多身着清帝装为保健品代言的广告,正是如此套拍而来。其三,摄制电视剧套拍电视电影。电视电影不用胶片,在技术、设备上与电视剧完全一样。将电视剧的重点场景精心拍摄,即可完成一部电视电影,CCTV-6电影频道播出的《水浒》人物系列如《青面兽杨志》、《双鞭呼延灼》等正是由此而来。其四,摄制电视艺术作品套拍企业形象片、宣传片甚至广告片。在摄制电视剧、纪录片、MTV / MV、专题片之余为提供赞助的企业拍摄自炫性商业短片,是十分常见的套拍形式。可见,套拍具有明显的附带性和从属性,投资方与创作主体是同一的,但作品形式尤其作品内容不同,客位显然比主位[i]简单。成功的套拍,可一箭双雕,节省成本,事倍功半;若操作不当,反会节外生枝,自寻烦劳。

再析“续拍”。续,形声,从糸(),()声,本义为连接起来,接上。《说文》:“续,联也。”《尔雅》:“续,继也。”《周礼·巾车》:“岁时更续。”《礼记·深衣》:“续衽钩边。”《晋书·赵王伦传》:“貂不足,狗尾续。”《韩非子·用人》:“是断手而续以玉也。”《史记·扁仓传》:“刑者不可复续。”笔者将“续拍”英译为Produce continuously。影视续拍的前身是小说续写,续写是后人根据前人小说的主题、风格、结构、人物尤其情节接着写作下去,一般要选名著而续,如明代秦子忱的三十回小说《续红楼梦》、明清交替时期陈忱的四十回小说《水浒后传》以及导演徐庆东基于此的40集电视剧《水浒后传之梁山奇情》、陕西省电视节目交流中心李源导演的30集电视剧《西游记后传》等。显然,续作与原作在情节上具有承接性和连贯性,但创作主体不是同一人,尽管艺术形式多相同。续写者总是怀有借原作扬名牟利之私心,因此,一般来说,续写文学名著而同样成为名著是不可能的,就算只求成功也极难,十之八九流于狗尾续貂。除了题材、艺术形式、人物、风格同一且情节具备连贯性之外,影视续拍与文学续写的一个重大不同在于投资方与创作主体有可能同一。比如,邹静之编剧、张国立自导自演的《康熙微服私访记》第一至第四部,因主创乃至投资主体具备同一性且情节的连贯性明显故为典型的续拍。

再说“翻拍”。翻,动词,形声,从羽,番声,本义为鸟飞,引申为改变形式并出新。“翻”的这层含义首先见于“翻新”一词。清周亮工《书影》卷八:“释氏止因圣人之言,平易正直,习之生厌,故更将其理翻新换异,横见侧出,以使人鼓舞不倦耳。”清薛福成《宁波府学记》:“就文章而论,固极翻新,然静思之,确有是理,亦必确有是事,此之谓立言不朽。”其次见于“翻译”一词,翻译是用一种语言文字来阐释另一种语言文字,当然要翻出新意。然后见于“翻唱”、“翻录”、“翻作”三词,皆须变型且出新。因此,“翻拍”之“翻”,亦取此意。在摄影中,“翻拍”指拍摄原来的底片而冲洗,那也得求新。因此。笔者将影视的“翻拍”英译为“Renovate pre-works”。影视翻拍的主体多与前作不一,多选择佳作乃至经典而翻,最常见的是改编并拍摄古今文学名著,如央视版、浙江版、张纪中版三版《西游记》电视剧就是对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的翻拍,央视版电视剧《三国演义》、高希希版电视剧《三国》就是对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的翻拍,央视版、鞠觉亮版电视剧《水浒传》就是对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的翻拍,何群导演的18集电视剧《红岩》是对同名现代小说的翻拍。影视翻拍,还常把电影拉伸延展成电视剧,如各版电视剧《白蛇传》正是翻十几版电影《白蛇传》而来;[ii]在近几年的红色经典电影翻拍热潮中,一大批电视剧如《小兵张嘎》、《地道战》、《沙家浜》、《林海雪原》、《敌营十八年》、《江姐》等就是对早年电影的翻新。数字语境中,电视剧翻拍成电影也已出现,如尚敬导演的电影《武林外传》、徐静蕾自导自演的电影《杜拉拉升职记》。可见,翻拍的客位与主位的同一性在于题材甚或母题,不在于投资方与创作主体,更不在于艺术样式,情节多无连贯性,主客二位的风格也往往不一。翻拍的价值不在于变形或变型,而在于出新;若无新意,翻拍就毫无价值。旧瓶装新酒,酒须好酒,否则必东施效颦,邯郸学步,倒人胃口。本来,艺术创新就很难,还想超越早已深入人心的经典,且客位作品的样式又与主位十分相似,这无异于喧宾夺主,足见影视翻拍并非高明之策。翻拍并不比原创的风险小,对于投资巨大的影视来说,应谨慎为之。

最后分析“重拍”。重,chóng,形容词,意为重复,重叠。《周礼·掌次》:“设重帘。”《史记·春申君传》:“王无重世之德。”《楚辞·天问》:“圜有九重,孰营度之?重,也可作副词,意为再次,另一次,重新,又。《广雅》:“重,再也。”《史记·李斯传》:“面谀以重陛下过。”《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范仲淹《岳阳楼记》:“乃重修岳阳楼。”重拍之“重”系副词,即再次拍摄、重新拍摄,笔者英译为“Produce again for recovering original”。重复无意求新,只图复制、照搬原样,古建重修得修旧如旧,影视重拍也是为了恢复原作旧貌。因年代久远,保存不当,很多珍贵的电影胶片老化剥蚀,无法正常放映,因而需要重拍,戏曲片、科教片尤甚。崔永元主持的电视栏目《电影传奇》重拍了一批早期黑白电影,视觉元素与旧作无二。CCTV《新闻联播》目前的片头就是重拍沿用了三十多年的旧版而得。做后期时,有时发现某个镜头质量不过关,也常需要重拍。[iii]虽时过境迁,重拍的投资方多与原作一致,但创作主体与原作不一,客位与主位不但在内容而且在形式上均会追求同一。若不是十分必要,一般不宜劳命伤财地去重拍。

笔者辨析这几个术语的标准是“同一性/Sameness而非相似性/Similarity”,注重客位与主位质的规定性,而非态的形近性。这种同一性体现在投资方、创作主体、作品形式、作品内容(题材、人物、情节的连贯性、风格)四个方面,如表1


 

投资方

创作主体

作品形式

                   作 品 内 容

题材

人物

情节的连贯性

风格

  

同一

同一

不一

不一

不一

不一

  

不一

同一 / 不一

同一

同一

同一

同一

  

不一

不一

不一

同一

不一

不一

  

同一

不一

同一

同一

同一

同一



 


                                                            表1      影视剧套拍、续拍、翻拍、重拍之对照表,笔者自绘

 

因此,对于观众口口相传的“续集”一词,应小心鉴别,续集不一定是续拍而来的,多系翻拍而致。中国中央电视台1982-1986年拍摄了25集电视剧《西游记》,1998-1999年又拍摄了16集续集,虽然投资方、创作主体、作品形式同一,但因16集版第一集《险渡通天河》的情节不是25集版最后一集《波生极乐天》之承接,故无连贯性,显然不是续拍。这16集在武打设计、视觉特效、音效诸方面均超越了原25集,故有新意,属于翻拍。同理,电视剧《大宅门》、《闯关东》第二部是各自第一部的续拍,而非翻拍。同理,周星驰《大话西游之仙履奇缘》即《西游记大结局之大圣娶亲》是对此前《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的续拍,而非翻拍。《康熙微服私访记》第一至第四部是续拍,而第五、第六部是翻拍。同理,1927年上海复旦版电影《红楼梦》(任彭年编导)、1929年上海孔雀版电影《红楼梦》、1944年上海中华版电影《红楼梦》(卜万苍导演)、1949年香港周诗禄版电影《红楼梦》、1952年香港长城版《新红楼梦》(岳枫编导)、1962年香港邵氏版电影《红楼梦》(袁秋枫导演)、1975年香港TVB版电视剧《红楼梦》、1977年香港佳视版电视剧《红楼梦》、1978&1983&1996年台湾华视三版电视剧《红楼梦》、1987年央视版电视剧《红楼梦》、1989年北影版电影《红楼梦》(谢铁骊、赵元导演)、2010年李少红版电视剧《红楼梦》都是对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的翻拍,而非续拍,更非重拍,某种意义上后起的各版电视剧也是对此前电影诸版本之翻拍。同理,好莱坞的“007系列”、“蝙蝠侠”系列、“蜘蛛侠”系列、“哈利波特”系列、“指环王”系列,有的属于续拍,有的属于翻拍,但无重拍,不排除有电影套拍电视剧之可能。

笔者以为,套拍最专业,重拍最少见,翻拍最常见,续拍最讨巧。续拍与翻拍最易混淆,业界与学界均需仔细甄别,深入研究。为什么影视界醉心于翻拍与续拍,为什么《白蛇传》、《西游记》、《红楼梦》等题材平均1-2年就翻出新版?笔者以为,个中缘由复杂,并非才思枯竭江郎才尽剧本匮乏这么简单。套拍、重拍特别是续拍、翻拍,这些行为都具有周期性Periodicity)或循复性(Cyclicity,而这正是时间生物/医学的一个重要范畴。

时间生物学,英语为Chronobiology,前缀“Chronos-来自希腊语Χρόνος,指时间、时钟,故又译“生物钟学”。时间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研究广为人知的生理时钟Biological clocks,即生物体内与时间有关的周期性现象如生物节律,探索这些现象的时间机制。

时间生物学认为,包括人类在内生物体的生命随昼夜交替,四时更迭,年月往复,呈现周期性运动,生命具有一定的节律。中医视天地为大宇宙,人体为小宇宙,谓大小宇宙息息相通。一天24小时内,健康人的体温、脉搏、血压、氧耗量、激素大多呈现昼夜有别的节律,这与地球自转是相适应的,表明生理节律受外环境周期性变化的影响。影视制作是一项艰辛的创造性劳动,且至少三成为体力劳动,影视人的生理节奏更容易受外因的影响,导演生物钟的紊乱必然会使作品质量波动甚至下降,如张纪中版《西游记》第10集用数字特技制作的一片火光中的观音禅寺居然那么大,庭院深深深几许,[iv] 宛如皇家园林,显系技术人员因昼夜加班生理节律失调而致。

根据周期长度,可将生物节律分为四种:(1)超昼夜节律,Ultradian Rhythms ,亦即周期比一天长的节律。例如,候鸟的迁徙,动物的冬眠,鱼在涨潮时产卵,矶沙蚕以28.5日为一个周期进食。徐克平均不到两年就能出新作一部,巩俐短短几年三次婚变Steven Allan Spielberg(斯皮尔伯格,1946- 离婚独居十几年,这些影人属于典型的超昼夜节律紊乱,作品质量难免参差不齐。(2)次昼夜节律,Infradian Rhythms,频率超过一日,意即某种行为一天出现两次以上,如蝙蝠的捕食周期、成人90分钟睡眠循环、垂体的间歇性荷尔蒙分泌等。周璇精神分裂后,头痛每天发作两三次,自然难以完成表演,导致片场演职员情绪烦躁,她的艺术生命随之完结。鲁迅、Alfred Hitchcock(希区柯克,1899-1980)、Roman Raymond Polański(波兰斯基,1933- 每日吸烟数支,名曰提神凝思有助创作,实则戕害肺胸,这种次昼夜个人嗜好定会干扰作品的水准。(3)近昼夜节律,Circadiane Rhythms ,为接近24小时时长的节律,这对人类来说更有现实意义。影视人是压力最大、最焦虑的现代人群之一,睡眠质量是一个十分值得关注的话题,拍夜戏、赶进度、抢档期、追票房都会导致睡眠缩短、睡眠不深、睡眠惊醒、睡眠梦呓直至睡眠障碍即失眠Insomnia。张艺谋憔悴的面容,刘德华繁忙的脚步,甄子丹透支的体能,赵本山多杂的身份,劳碌而死的傅彪,抑郁自杀的张国荣,哪个睡眠质量过关?剧组内摄影、灯光多为体力活,沉重的Steadicam,庞大的摇臂,炫目的ARRI灯,燥热的发电车,飘忽的无人机,笨重的吊维亚,还有那一帧帧抠特效……个个都是异己的机器,令影视人的近昼夜节奏失去协调,无律无序。笔者以为,影视人不愿甚或不敢创新,采取保守战术而续拍或翻拍,与上述四种生物节律的失调密切相关。

20世纪90年代,生物钟学开始了跨学科协作,微生物学、生理学、生态学、心理学乃至社会学、人类学等人文社会科学都为时间生物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同时,时间生物学更为关注人,更侧重从月、年层面解析人类的重大活动,如月经、月薪、学期、春运、高考、年会、双年展、奥运会、青春期、更年期等。人类的活动与行为,不但在一日之内呈现与动植物类似的生理节律,更在一月、一季、一年甚至几年内呈现周期性有规律的循环,药理学、精神病学、社会学以及艺术学都离不开时间生物学。郭宝昌筹拍电视剧《大宅门》历时十数年,电影《霍元甲》的运作曾三次搁浅,一部20集电视剧一般需要一年的制作周期,外景必须赶在每年的一二月才能拍出最佳的雪景,导演必须赶上几年一度的几大A级国际电影节、电视节去推介作品,《建国大业》、《建党伟业》、《辛亥革命》、《大阅兵》必须在五年甚至十年一遇的特殊日子公映,因此,影视人在年月层面的生命节律更需调节恰当,张弛有度,疾缓有序,否则,定会功亏一篑。

生物节律与情绪、注意、记忆、意志、语言、思维等心理活动密不可分。几乎每个人都有这么一种感觉:有时体力充沛,情绪饱满,精神焕发;有时却浑身疲乏,情绪低落,精神萎靡。1990s初,MITHavard University学者几乎同时发现,对人影响最大的三个因素是体力、情绪和智力,它们的变化是有规律的,这就是人的“生物三节律”(Three Biological Rhythms ),即体力节律、情绪节律、智力节律,人一生都要受制于此。而且,人的“生物三节律”按正弦曲线变化,可分为高潮期、低潮期、临界点、临界期。


                                       从时间生物/医学看影视剧套拍续拍翻拍重拍的利弊与根源_图1-1

                          图1       正常人的生物三节律”正弦示意图,笔者自绘


如图1所示,人处于正半周期为上述节律的高潮期,高潮期内人的心情舒畅,情绪高涨,注意力集中,精力充沛,意志坚定,语言丰富,思维敏捷,工作效率高。人处于负半周期为节律的低潮期,此时人的心情不佳,情绪低落,容易疲劳,健忘,注意力难以集中,意志相对脆弱,寡言少语,思维迟缓,工作效率低。正弦曲线与横轴交点这一天称为“临界点”,三节律的三个临界点互不重叠称为单临界点;两个临界点重叠称“双临界点”;三个临界点重叠称“三临界点”。临界点及前后一天为临界期,三节律同时在负半周期重叠的日子,也称为“临界期”。在临界点及临界期内,人的体力、情绪和智力极不稳定,做事非常容易出现失误。细看浙江版《西游记》、1998年香港TVB72集版《西游记》(又名《齐天大圣》、《天地争霸美猴王》、《云海翻腾孙悟空》)的演职员阵容便知多为30岁上下的年轻人,他们每天、每月的“生物三节律”自然不同于央视版《西游记》以中老年人为主的主创群体,彼此的高潮期、低潮期、临界点、临界期自然不同,难怪前者那么重视武打与动作、数字特技以及婆婆妈妈纠缠不清的情节特别是性色。港浙二版均在女妖上做足了文章,女妖之美之艳之淫之多令人咋舌,女妖对唐僧扯拉拽牵、缠泡磨粘、抱拥搂揽、诱迷惑骗、逼挟恫惮令人作呕,完全不顾《西游记》原著意蕴之儒雅与深约,他们这种始终处于高潮期的“性力”[v]取向终致受众疲惫厌倦,反感腻烦,收视率亦随之下滑。笔者以为,高希希版《三国》、李少红版《红楼梦》剧组未能妥善处理好演职员的“临界点”、“双临界点”与“三临界点”,导致这些以“80“90为主的演职员的“生物三节律”未能在高潮期发挥创作激情,未能在低潮期休养生息,未能在临界期提高警惕,所以,作品平淡寡味,节奏拖沓,表演乏力,摄影僵死,音效单调,令受众尤其内行感到他们自己早已心力交瘁,却还硬着头皮硬扛死磕。同样,电影《关云长》、《绝命岛》、《饭局也疯狂》、《戒烟不戒酒》、《两杆大烟枪》[vi]把一群亢奋的演员甚至打星攒在一起,又不按照他们的“生物三节律”安排摄制进度,终致闹腾喧嚣,叙事紊乱,斗气泄愤,令人不忍卒读。如此劳命伤财,何不让体力、情绪和智力三者达到理想的和谐,去拍摄一部追求真善美之作?所以,翻拍与续拍,大多无视甚至不知人体的“生物三节律”,不谙科学,属于盲目的蛮干瞎拍。

事实上,受众普遍对影视翻拍、续拍不满,产生审美疲劳,而这也根源于他们的“生物三节律”。审美疲劳/Aesthetic Fatigue [vii],即Tired in aesthetic actionTired in appreciation to beauty,生理心理学解释为当刺激反复以同样的方式、强度和频率出现的时候,机体的反应就开始变弱,身体的生物钟就会变得迟钝缓慢,周期增长。通俗地说,审美疲劳就是因反复欣赏一成不变一潭死水般的艺术作品而产生的厌倦心理,是对人的情绪、体能与智力正弦曲线的拉长,如图2所示:

                                                 从时间生物/医学看影视剧套拍续拍翻拍重拍的利弊与根源_图1-2

                    图2      审美疲劳产生后人的生物三节律正弦周期被拉长,笔者自绘

 

从审美客体角度划分,审美疲劳有自然美的疲劳、社会美的疲劳、艺术美的疲劳。从审美主体角度看,审美疲劳可分为审美视觉疲劳、审美听觉疲劳、精神作用疲劳、社会关注疲劳。贵州师范大学封孝伦教授在《人类生命系统中的美学》[viii]第六章第六节中指出,“(审美疲劳)具体表现为对审美对象的兴奋减弱,不再产生较强的美感,甚至对对象表示厌弃……审美绝不是纯精神活动,思考深层次的美学问题,不可以忘记‘物质人’这个前提……人本身的物质条件在起根本的制约作用。”这十分敏锐,很有见地,颇具学科交叉性,追根溯源,这个“物质条件”正是人类的生物时间学规律。影视的续拍与翻拍诱发芸芸受众的“生物三节律”走向迟缓甚至紊乱,观众因而产生审美疲劳。

 

时间生物学对人的“生物三节律”的揭櫫,令我们认清了影视人何以重复自己、重复前作的生理心理根由,同时也提醒我们应如何根据日月年的交替安排艺术创造活动。艺术贵在创新,我们应“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ix]创新必须遵循科学规律,合理调节生物钟,影视人才能在最佳的情绪下发挥最大的体能与最优的智力,大胆求变,勇于原创,推陈出新,标新立异。

 

 

 

 

 

 


【参考文献】

[1]《时间生物学》,王正荣,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月版。

[2]《生物节律与时间医学》,冼励坚,郑州大学出版社,20031月版。

[3]《时辰治疗学》(修订版),祝恒琛,华夏出版社,20066月版。

[4]《中医时间医学全书》,漆浩、陈利苹,学苑出版社,20081月版。

[5]《中西医结合时间医学》,胡剑北等,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3月版。

[6]《近日生理学》,Roberto Refinetti著,陈善广、王正荣译,科学出版社,20098月版。

[7]《生命的季节:生生不息背后的生物节律》,罗素福斯特、里昴克赖茨曼,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22月版。

[8]《影视翻拍热的受众心理分析》,唐冰南,《西部广播电视》,2007年第11期。 

[9]《沉默的螺旋——荧屏翻拍剧的传播学审视》,高森、王素芳、李文娟,《东南传播》,2011年第3期。   

[10]《二度走红与重新评估——由红色经典影视剧翻拍热所引发的》,韩颖琦,《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 

[11]《试论名著<西游记>故事在当代影视改编中的新变: 以央视版<西游记>与浙江版<西游记>为例》,周胜男硕士论文,高小康指导,中山大学2011年授予。

[12]<西游记>的影视改编研究》,张亚楠硕士论文,扈光辉指导,辽宁大学2010年授予。

[13]<西游记>影视文本民族审美心理研究: 以浙版<西游记>为主要研究对象》,张庆东硕士论文,吴宝玲指导,西北大学2010年授予。 

[14]<西游记>的跨文化传播研究》,李萍博士论文,李庆本指导,北京语言大学2010年授予。 

[15]<西游记>的传播接受研究》,李蕊芹博士论文,项楚、沈伯俊指导,四川大学2009年授予。 

[16]《论<西游记>题材动画影片的艺术特征与历史演进》,丁珊珊硕士论文,袁庆丰指导,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授予。 

[17]<西游记>改编历程的演变》,周艳硕士论文,张同道指导,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授予。

[18]<西游记>现代演绎繁盛的原因浅探》,孙艳硕士论文,马冀指导,内蒙古大学2006年授予。

[19]<西游记>影视剧改编研究》,王心一硕士论文,中国传媒大学2005年授予。

[20]《四百年<西游记>学术史》,竺洪波博士论文,齐森华指导,华东师范大学 2005年授予。

[21]<西游记>传播研究》,胡淳艳博士论文,于天池指导,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授予。

[22] Patricia J. DeCoursey; Jay C. Dunlap; Jennifer J. Loros (2003). Chronobiology. Sinauer Associates Inc. ISBN 978-0878931491. 

[23] Nelson RJ. 2005. An Introduction to Behavioral Endocrinology. Sinauer Associates, Inc.: Massachusetts.

[24] Refinetti, Roberto (2006). Circadian Physiology. CRC Press/Taylor & Francis Group. ISBN 0-8493-2233-2.

[25] Leon Kreitzman; Russell G. Foster (2004). Rhythms of life: the biological clocks that control the daily lives of every living thing. New Haven, Conn: Yale University Press. ISBN 0-300-10969-5. 

[26] Postolache, Teodor T. (2005). Sports Chronobiology, An Issue of Clinics in Sports Medicine. Saunders. ISBN 978-1416027690. 

[27] Ernest Lawrence Rossi, David Lloyd (1992). Ultradian Rhythms in Life Processes: Inquiry into Fundamental Principles of Chronobiology and Psychobiology. Springer-Verlag Berlin and Heidelberg GmbH & Co. K. ISBN 978-3540197461. 

[28] Hayes, D.K. (1990). Chronobiology: Its Role in Clinical Medicine, General Biology and Agriculture. John Wiley & Sons. ISBN 978-0471568025. 

[29] Horne, J.A. (Jim) & Östberg, Olov (1976). A Self-Assessment Questionnaire to determine Morningness-Eveningness in Human Circadian Rhythm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hronobiology, 4, 97–110.

 

 

 

 


                                            


【注释】原发期刊为脚注,网页版调整为尾注,内容相同。

[i]主位,处于主导地位的人或事物;客位,处于从属地位的人或事物。在这里,客位指套拍而得的作品。在人类学或民族学中,主位(Emic)与客位(Etic)有着特殊的含义,是一种独特的研究方法,可参吴泽霖主编的《人类学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年;Thomas Bvarfield (ed.), The Dictionary of Anthropology, Blackwell Publishers Ltd. 1997

[ii]可参笔者的论文《效果循环与视阈融合:二十三个版本影视<白蛇传>的接受史发微》,《文化艺术研究》,2012年第2期。

[iii] 若发现遗忘或漏掉了某个镜头,则需补拍。补拍与重拍不同。

[iv] 出自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v]性力,梵文为“Śāktam”,字面意义为力量之教条或女神之教条,是印度教的一个支派,专门崇拜沙克提或提毗——印度教的圣母,视其为性力女神,包括难近母、时母、吉祥天女、辩才天女等。性力派认为这些女神从男神那里得到性的力量是宇宙万有创造和诞生的本源。改派经典是《坦陀罗 》(Tantra),大约与后期《往世书》同期产生,据说有64种,多已失传。弗洛伊德所谓的“libido/力比多”与“性力”实质相同。

[vi]片名原为Lock, Stock and Two Smoking Barrels,英国导演Guy Ritchie(盖·里奇)作品,充斥着毒品、暴力、脏话与反社会情绪。

[vii] Aesthetic Fatigue: Modernity and the Language of Waste, John F. M. Clark, Cambridge Scholars Publishing, 2013-8-1, ISBN 9781443849128.

[viii]该书由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199912月版。

[ix]语出汤之《盘铭》。




                                                                                                                                                                                                                                                     二〇一七年二月二十四日修订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2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回复 yangxinlei 2017-2-24 20:00
国内学术界素来被人为划分为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两大阵营,后者中的哲学社会科学又优越于人文社会科学。与美国、欧洲的多位同行多次交流发现,西方并无此惯例。其实,本不应如此,国内的“二元对立”思维根深蒂固,在“民族”与“宗教”问题上尤其典型。
大数据是新生事物,的确有用,能以直观的图表、图形令枯燥繁琐的数据“Visualization/可视化”,但是,国内普遍诚信缺失,数据造假上至国家部委下至民企民众十分猖獗,数据再大都难免注水虚假。不知美国学界是否好一些?
美国电影层出不穷,大多是好莱坞的商业片、类型片,目的是盈利,有些孩子会喜欢,我们为人父母者却未必。欧洲欣赏艺术电影,能引人深思的佳作较多。
“老谋子”的确很敬业,很勤奋,有才华,但自《英雄》之后便走上了商业化之路,因为投资难寻,导演必须服从投资人甚至制片人。《长城》国内票房尚可,北美不佳,主要还是文化差异与文化隔阂,北美受众电影素养高、见多识广也是主因之一。
感谢你的关注与评论,祝你快乐!
回复 今又是 2017-2-24 15:07
非常专业化。欣赏。
笔者以为,除了要从人文社会科学切入外,还需从自然科学寻求智力支持,生物学之时间/医生物学是一个强大的思想利器。  好!
学术是要要点的,也就是一个既定内容与效果的逻辑关系。知道的人其实很多,一点到位的少之又少。您这里见着了。抓的是根底,体现在教育思考的深层里。
现在的大数据是很要命的,它不会以你这样的精学者长期的观察、消化和总结来看待影视本身的,它向的是一般意义上的中间,也就是上下两不靠的那一大块,也或更多地弯下头颅,去亲吻票源可被扩大的脚底水流。人常说普世的,于是没了或少了经典和范本,都是”一锅了乱炒“。
最近看了三部美国新电影,孩子觉得没浪费钱,等于是说,钱和时间被打发得相对合理。我辈只能呵呵了。过了也就过了,那些个片子吊不起半丝回忆,回头也记不起谁是哪个的。以为自己的错,就问孩子那个主角是谁?三个电影里两个都记不清了。可想而知。
老谋子一类的已不在乎名声身价了,好不容易立起来的一代,都趴窝了,出来了也是丢人。情何以堪?
看来只好在青年人里发掘发现了。
谢谢,问好!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