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包海山 //www.sinovision.net/?2437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广西桂学:少数民族自治区第一个区级地方学

已有 1398 次阅读2017-8-25 03:02 |个人分类:地方学研究|系统分类:杂谈分享到微信

                广西桂学:少数民族自治区第一个区级地方学
                       包海山
      在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国土面积排名中,前3位是少数民族自治区,新疆166万平方公里,西藏122.8万平方公里,内蒙古118.3万平方公里;而第4位青海72.23万平方公里、第5位四川48.6万平方公里,其都是少数民族自治州的面积比例很大。包括广西、宁夏自治区以及云南、贵州、甘肃等其它省的少数民族自治州,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国土面积的60%以上。可见,从地方学研究的角度来看,少数民族地区的地方学研究的地域更大、资源更丰富、生态保护更为重要。
      目前,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有地级市地方学,例如鄂尔多斯学、吐鲁番学等,也有学者提出“新疆学”等概念,但是已经正式成立的自治区一级的地方学,只有广西桂学。
                  一、广西桂学概况
       广西桂学研究会于2010年11月8日在南宁成立,是一个集社会科学、文学艺术等研究领域为一体的综合学科研究的学术团体。广西桂学研究会是由全区高等院校、社科联、社科院、民族研究院、文化界以及各行业的研究专家以及在本团体业务领域内成就显著,并具有一定影响的文化研究专家自愿组成的全区性、学术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原副书记潘琦,担任广西桂学研究会会长。
       广西壮族自治区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是广西桂学的一个亮点和优势。广西桂学研究会副会长容本镇在“2012年桂学研究与发展概述”中说:研究会成立后,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郭声琨多次向潘琦会长询问桂学研究情况,对桂学研究所取得的成效感到高兴,给予肯定。2012年12月,新任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专程看望潘琦会长,详细听取了关于广西桂学研究会成立的宗旨、任务和开展桂学研究的情况汇报。彭书记充分肯定了桂学研究工作,并希望做出新的贡献。自治区政府主席马飚考察调研桂学研究会时,充分肯定了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推动广西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积极意义,并且认为桂学研究会可以做到许多别的机构无法去做或做不好的事情,要好好发挥研究会的作用。尤为重要的是,桂学研究会的科研经费和日常业务费已经列入自治区财政年度预算,从而得到了长期而切实的保障。
       广西桂学研究会成立以来,着重做好几方面工作,推动桂学研究的发展。一、建设和完善桂学研究的制度、体制和机制;二、设立桂学研究课题,实施项目责任制;三、以“桂学文库”为载体形成成果出版的系列化、结构化、规模化的整体效应;四、以创办“桂学研究”期刊为阵地,扩大论文成果发表渠道;五、建立桂学研究资料中心和实施网站平台建设工程;六、点面结合深入持久地开展学术活动,推动桂学研究工作的发展;七、依托高校建立桂学研究人才培养机制,壮大研究队伍。
       桂学研究的总体问题:桂学是什么、桂学有什么、桂学做什么。桂学研究的五大构成:桂学之学、桂学之流、桂学之本、桂学之魂、桂学之用。桂学研究的独特视角为区域性视角与民族视角。作为新型地域之学的桂学研究的宗旨是“传承文化,服务社会”桂学研究会以“整合文化资源、保护文化遗产、创新文化理论、打造文化品牌”为主题,围绕新思路——整体包装提升文化发展活力,新机遇——创新合作共拓文化新空间,新使命——打造广西区域文化新智库,新目标——成为广西文化总形象代表等为任务,以实现文化积淀与现实问题的深度结合为基点,以为未来发展提供建议与对策为归宿,共商开掘广西文化富矿的战略举措。提出“把散装的广西文化变成集装箱、组建广西文化舰队,重塑广西人形象”的目标。

       自2012年8月开始,广西桂学研究会决定在全区各地选择若干个基础较好、积极进行桂学研究的单位,建立“桂学研究基地”,例如广西桂学研究会广西师范大学研究基地、广西桂学研究会梧州学院研究基地、广西桂学研究会李宗仁研究中心、广西桂学研究会广西教育学院研究基等,还有以“桂学研究”特聘专家团队为主体,整合区内桂学研究人才和资源组建的“桂学研究协同创新中心”,获得2015年广西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立项建设。这些都旨在进一步推动桂学研究向纵深发展,为推动广西特色文化的发展繁荣作出新的贡献。

      广西桂学研究会出台了《广西桂学研究会科学研究管理办法(试行)》持续开展课题研究2011年广西桂学研究会进行了首批立项研究课题签约仪式,对潘琦负责的《桂学概论》等15项研究课题进行了立项,每项课题资助研究经费3万元,并实行了签约负责制。2012年,广西桂学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在各位专家、学者推荐和自荐的28项报课题中,最终确定广西社会科学院吕余生的《泛北部湾文化合作研究》等19项课题,其中委托课题9项,招标课题10项2013年,经广西桂学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对申报的课题进行严格评审,决定对《广西人口较少民族资料集成》等15项研究课题立项。

             广西桂学研究也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胡大雷教授为首席专家申报的“桂学研究”项目成功中标,获得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这是广西第一个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研究类的国家重大招标项目,使桂学研究从区域文化行为上升为国家文化行动。 “桂学研究”项目在史料学、学术史以及桂学应用个案研究基础上,以构建桂学体系的总体框架、探索桂学在当代的应用为主体展开,服从于“传承文化、服务社会”的总目标。
            据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网站2015年7月21日刊载的“桂学研究”中期检查情况》:桂学理论研究的主要目标,即奠定桂学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构建桂学理论体系,确立桂学研究的指导思想、思维观念、价值取向、学科理论与方法论基础,以期纲举目张。主要内容可概括为六方面:一是桂学本体论的元研究,指针对桂学自身的研究,即桂学研究的研究,包括桂学研究对象、范围、渊源、内容、性质、特征、(学术特质研究)价值、意义等系统构成内容;二是桂学建构论的历史渊源研究,包括古代桂学源流、过程阶段、发展脉络的学术史论内容;三是桂学构成论的学科体系研究,包括地方学学科与跨学科形态、类型、要素构成、学术范式等内容;四是桂学方法论的理论方法研究,包括学科与跨学科理论方法、比较文化学理论方法、人类学理论方法、民族学理论方法等内容;五是桂学资源论的文献资料研究,包括文献资料形态、类型、发掘、整理、保护与利用等内容;六是桂学价值论的评价体系研究,包括桂学研究功能、价值、地位、特色、优势及其学术与应用效益
            广西桂学研究成果主要有:胡大雷的特质是桂学研究的重中之重》、张利群的桂学兴起重在夯实文献研究与理论研究基础》、胡大雷的桂学与全球视野》、胡大雷的桂学研究的意义与学术构成》、张利群的论桂学的学理基础及其理论框架》、黄伟林的桂学应用研究的内容和目标》、莫道才的桂学研究与广西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张利群的论桂学研究的人类学理论与方法论基础》、张利群的桂学理论研究现状述评等论文;还有胡大雷主编的论《桂学研究》第一辑、第二辑、第三辑等,分别于2014年、2015年、2017年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二、主要学术观点

        广西桂学有孜孜不倦的研究者群体,这是学科建设的重要力量。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胡大雷,在接受广西电视台记者采访所说的话,令人感动。他说:“把桂学里面的优秀品质,桂学中精神,怎么概括出来,使它和广西的社会主义建设结合在一起,这是我终生的一个研究方向”。正是有些探索者和学者逐渐把“地方学”作为终生的一个探索和研究方向,才使地方学研究能够持续发展,并且具有生生不息的生命活力。广西桂学研究成果很多,我们在这里只是简要介绍几位专家学者的主要学术观点。

       李永杰在中国社会科学网发表了《桂学:一种新型地域之学——访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胡大雷》。其中胡大雷表达的主要观点:桂学研究的总体问题是:确立桂学是中国区域文化之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桂学有别于其他区域文化之学的特质;探索桂学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途径与方法。就研究对象而言,桂学即由人、民族、学术、文化所构成的、以广西地域为核心的系统的历史与现实学问的总和。广西人在广西本土及广西以外所创造的文化,外省籍人在广西所创造的文化,都属于桂学范畴。桂学能做什么?这一问题是根据桂学的地域及其特性,来梳理广西如何更好地实现全面的民族团结、实现社会和谐,以及中华文化是如何以广西地域为平台走向世界;同时力求为解决广西经济社会与文化建设的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提供思路,包括广西实施“民族文化强区”战略;广西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与利用,文化软实力提升与文化产业发展等总体性、系统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桂学研究要做到既在于“学”,选择有地方特色和区域优势的研究资源开展基础理论研究;更在于“用”,创造出“学”为“用”服务的新模式,其内涵包括:第一,开发利用桂学特有的文化资源;第二,保护文化资源的多样性;第三,为国家发展战略挖掘、储备历史典籍文献材料,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提供文化智力支持。

            胡大雷在《桂学与全球视野》中认为:桂学的“桂”,绝不是指现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这一行政区域,起码还应该包含与岭南交叉的地域、广西沿海面向的祖国海洋以及中原进入广西的通道、由广西地域传入东南亚而带有广西色彩的中华文化影响区;因此,桂学的“桂”是指以广西为核心的地域。桂学的“学”,或是以广西为核心的地域“社会、经济、文化、艺术、科技、工艺等为研究对象的一种理念、理论、学说的总合”;“桂学”,是一个地域性的广义文化概念,是“学术文化的总称”

            潘琦在《以桂学研究助推文化强桂》中认为:桂学是以广西文化研究为对象的地域文化学理,是以广西社会、文化、思想、艺术、科技、工艺等为研究内容,具有广西特色的一种理念和学说的总和。在当今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的新时期,在当代我国处在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改革开放大潮中,加强桂学研究,对于占领文化制高点,把握发展主动权,提高广西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的宏伟目标,有着积极的意义和重要的作用。

               潘琦指出:文化自觉,就是对自己的文化有自知之明。广西的历史文化十分丰厚渊博,在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就有“柳江人”和“麒麟山人”在这片土地上劳作繁衍生息;秦统一岭南后,开凿灵渠,把长江、珠江两条水系连接起来,促进了广西与中原经济、文化的交流;汉代,合浦港已经是当时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宋代,广西出现了与交趾客商进行货物交换的博易场、通往西南的茶马古道;1300多年的科举制中,广西有12位状元、3位状元及第;在抗日战争时期,桂林成为中国文化名城,汇集了全国文化精英;在当代,广西打造了刘三姐、漓江画派、八桂书风、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文学桂军等文化名片,这些元素构成了独具特色的八桂文化,即桂学研究的重要内容。通过桂学研究,把广西文化家底搞清楚,使我们在文化地位认知上、规律把握上、发展重点上、责任担当上高度自觉,积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黄伟林在桂学研究的目标、途径与价值》中认为:桂学和桂学研究是一个新概念,它由家学者提出和发动,2009年得到主流学术界的认可和响应。桂学和桂学研究又是一个老课题,桂学广义上被认为是关于广西文化的学术总称,“是研究现今广西地域上由古到今所发生的一切文明活动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学问”。由此可见,桂学的“桂”,含义明确,指的是广西。桂学的“学”,则含义多元:在对象层面,它指的是文化;在行为层面,它指的是研究;在形态层面,它指的是学问、学术;在价值层面,它指的是学理;在目标层面,它指的是学说。所以,桂学是关于广西的学问、关于广西的学术、关于广西的学说,它倾向从学理层面研究广西,它是广西文化研究的代称。也因此,举凡广西文化的研究成果都可以纳入桂学成果范围。

            改革开放以来,桂学研究可以分成3个段:一是研究意识萌发阶段,成果收获期主要在20世纪80年代,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的《桂苑书林》丛书,包括了《粤西诗载校注》《粤西文载校点》《粤西从载校点》《三管英灵集校注》等数十种;二是地域意识觉醒阶段,成果收获期主要在世纪之交,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为广西民出版社出版的“广西文化研究系列”,包括《桂北文化研究》《红水河文化研究》《北部湾文化研究》多种;三是术意识自觉阶段,标志性的事件即2009年桂学的提出和2010年广西桂学研究会的成立   
           目前,广西桂学研究会的学术布局分三大板块:历史文化究、民族文化研究和当代文化研究。其中,历史文化研究的已经固化的文化,民族文化研究的是活态的文化,当代文化研究的是创新发展的文化。如果说研究文献与文物这样的历史遗存是诸多地域学术同的学术关怀,那么,民族性和当代性则成为桂学较为独特的学术特征。如果说民族文化研究高度强了广西的地域文化特点,那么,当代文化研究这个板块,则显示了桂学助推广西文化拓创新、转型升级的历史使命感。   
           新世纪以来,广西有3件重大事。其一,2004年,国务院确定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每年在南宁办,从而确认了广西作为中国面向东盟的重要户地位,广西的国际战略地位得以突显;其二,2008年,国务院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从而正式将广西北部湾地区的开放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广西的经济发展将全面提速;其三,2010年,广西桂学研究会成立,广西文化终于以“学”的姿态出现于世人面前,这是广西的文化自觉,它不仅会提升广西文化形象,而且将为广西未来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实厚重的文化支撑。桂学的价值非自给自足于广西地域范围,它有益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有益于全球化时代的文化建设 

             陈洛在《桂学研究价值始论》中认为:桂学作为“学”,它应是一种能正确地、合理地呈现客观社会历史与现实的、多学科的、系统的,尤其是具有区域特质的学问、学理和学说,它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地域文化研究。由于是正在孕育的一门学科体系,所以需要借助于许许多多研究者的辛勤劳动来共同构建。新学科宛如新发端的河流,只有当其他思想的溪流汇入,给它带来补给时,它就能获得蓬勃的前进势头,使之随着逐渐发展起来的概念和归纳的融汇而不断加深,也不断加宽。只要我们能深化与推进对桂学的认识,精心打出“桂学”旗帜,真正唤起大家关注桂学,研究桂学,滋养桂学,使桂学这条刚刚发端的“河流”加深加宽,最终以雄浑壮阔之势,汇入内涵无比、包罗万象的学术“大海”。桂学必须是立足广西,以桂学的学人气度、学术气韵、学问气势,以区域缘起,直指中华文化、社会、经济等内核,同时积极推动并创造新的现代学术范型。

     张利群在《桂学研究的区域文化理论基础》中谈了三个方面,我们摘录其要点:

     1、“区域”概念阐释与区域文化研究基础

    在现代社会发展及其特定语境下,区域含义有所扩大和延伸,一方面在地理空间范围含义基础上,赋予其文化地理、政治地理、经济地理等空间范围含义;另一方面在行政划分所指区域含义基础上,超越行政区域而扩大延伸到非行政划分区域含义;再一方面扩大延伸为跨域、跨界所形成的区域范围,带有跨区域的特征和色彩。由此可见,以自然与文化相互关系构成的非行政化区域概念从古至今仍在使用。以江河湖海流域作为水域空间范畴的区域,如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等构成跨省水系区域等。

   现代社会发展及其文化语境下的区域概念使用,因全球化与多元化影响下的区域经济崛起以及世界经济共同体需求,越来越着眼于从经济发展视角建构与重构区域概念。从国际区域关系看,一方面基于国际社会及其世界各国发展需求,形成国际社会(如联合国、世贸组织)以及一定范围内的区域性跨国联盟(如欧盟、东盟)等概念含义;另一方面,世纪之交以来在全球化视野中着重于经济的区域联盟或跨区域联盟,构建跨国、跨界、跨境的经济联合体、共同体、同盟体,以及不结盟的区域间合作、协作、协同关系,构成国际社会及其国际性区域经济合作基本格局。从国内区域关系看,也相继构建跨区域的“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合作区,还有更大范围的东部、西部、中部、东北等区域概念的划分。区域经济崛起与跨区域经济合作协作方式兴起极大地推动区域发展步伐,既通过竞争拉开区域间差距,率先成为经济发达地区;又通过区域合作协作,推动经济欠发达、后发展地区赶超跨越,逐步缩小区域差距,构成协同发展、共同富裕的趋向。总之,区域发展观念比任何时期都深入人心,区域经济发展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2、广西区域文化发展及其生成环境条件

    广西在改革开放与“全球化”、“现代化”背景下,实施“富民强桂”新跨越及其“民族文化强区”战略,区位特征与区域优势凸显。广西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特征、沿边沿海的地缘政治文化特征、南方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区的民族特色得到国家与地方的高度重视,在国家战略发展及其区域战略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广西发展战略不仅关系到广西地方自身发展,而且关系到国家战略发展及其区域战略发展,也就是说,必须将广西放置在国家与区域发展中定位,由此形成当代广西区域经济发展及其区域文化发展的特点与优势,其区域性与世界性以及国家战略性地位凸显。

     3、桂学的区域文化研究内容及其跨区域研究视野

    桂学研究可考虑将广西区域文化作为研究对象及其内容范围,具体可从三个视角考察。

    其一,区域文化研究的学科与跨学科研究视角构成。桂学作为广西地方学科的总体性称谓,更大程度地表现为跨学科综合研究指向,可以针对一个具体现象或事象,从多学科、跨学科、学科协同研究角度进行立体综合性研究。对于受一定区域范围限定的研究对象来说,学科研究也会在区域性与跨区域性关系的结合与协调上明确指向,目的在于拓展与深化研究视野以整体综合把握研究对象。

   其二,广西区域文化的多样性与融合性构成。一是本土文化积淀、积累、传承与传播的结果;二是区域间和跨区域文化交往、交流、交融与碰撞的结果;三是在主流文化影响下,文化变革、转型与发展的结果。广西区域文化生成也通过这三条路径形成其构成,又因其沿边沿海与少数民族地区特点更形成其多样性、复杂性、融合性等构成特征。

    其三,广西沿边沿海的跨境交流的文化构成性。广西沿边沿海地区文化特色明显,文化形态丰富多彩,不仅聚合中华文化及其中原文化、南越文化、粤文化以及本土文化、民族文化、洋文化等文化形态与类型,形成跨区域文化交汇的节点,而且以跨境交往交流形成边境文化特色,构成中越文化及其中国-东盟文化交接点。桂学需要进一步深化与拓展广西文化研究,就必须构建广西区域文化研究视野,将其放置在区域文化研究框架中及其跨区域文化交流关系中来认识,充分考虑其区域性与跨区域性、对内与对外、多样性与构成性、特殊性与普遍性等特征,从更为深入和广阔的跨时空研究视野与跨区域视角确立广西区域文化的定位及其研究对象与内容构成。

     总之,广西桂学研究者的学术观点,给予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例如,胡大雷教授所讲的:桂学作为范畴,其内涵与外延一定是围绕“与“来确定的。广而言之,地方学是围绕“地方”与“学”来确定的。相对来说,“地方”特色各异,而“学”科研究有共性。每个地方学都要跨多学科,而所跨的多学科都会包括哲学、人类学、社会学、政治经济学等等,而这些学科本身都自成体系,因此使跨多学科的地方学的协同发展与融合发展成为一种必然。我们共同开展“中国地方学研究理论与实践调查报告”,或许其现实意义就在于此。

     作者:鄂尔多斯学研究会副会长、草野思想库理事会副理事长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