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包海山 //www.sinovision.net/?2437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陕北民歌博物馆的启示

热度 2已有 4767 次阅读2018-11-19 05:38 |个人分类:地方学研究|系统分类:艺术分享到微信

          陕北民歌博物馆的启示
                包海山
       11月3日-4日,鄂尔多斯学研究会组织了“陕北地区长城沿线历史与文化学术考察交流”活动。参加活动的主要有鄂尔多斯学研究会驻会人员以及鄂尔多斯市委党校、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鄂尔多斯职业学院、鄂尔多斯博物馆等会员单位领导、专家共20多人。
         这次考察交流活动,第一站到了陕西榆阳·陕北民歌博物馆。陕北民歌博物馆立足“全国性、唯一性、权威性”的目标要求,力求打造全国一流的音乐类博物馆。整体项目以精品化的设计理念,创新性的展示诉求,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全力打造成为陕北民歌艺术发展展示的崭新窗口、市民深入了解陕北民歌的广阔平台、专家学者交流研究创作陕北民歌的主会客厅,大中专艺术院校及中小学生学习和传承陕北民歌的教育基地,全国最大的陕北民歌文化产业发展中心。该项目占用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二、三、四层建筑空间,项目计划总投资1亿元,总建筑面积11800㎡,其中布展面积约5680㎡,建设范围涵盖传统陕北民歌展区、革命历史陕北民歌展区、新时期陕北民歌展区、陕北民间音乐艺术展区、陕北民歌研究专题展区、临时展区等六大部分;公共部分装修及配套功能展区约6120㎡,建设范围包括文创产品销售区、书吧咖啡休闲区、餐饮中心、陕北民歌培训中心、陕北民歌体验中心、陕北民歌交流中心、陕北民歌录音制作中心,以及相关配套板块。
        参观陕北民歌博物馆之后召开了座谈会,鄂尔多斯学研究会专家学者表示深受启发,对推动鄂尔多斯民歌研究以及对鄂尔多斯民歌博物馆的建设有可借鉴的宝贵经验。鄂尔多斯学研究会向陕北民歌博物馆一面锦旗,用蒙汉文写着:“边塞民歌情谊深,长城内外蒙汉亲”。
        鄂尔多斯学及其研究会创始人、研究会荣誉会长奇·朝鲁先生,在“观陕北民歌博物馆及石岇遗迹有感”中云:“小曲道情爬山调,声情并茂叙衷肠。人间传唱数千载,民心相通越边墙”;“黄土高坡草原歌,音韵相串和谐声。鄂尔多斯榆林城,山水相依情谊深”。

      陕北民歌是黄土高原的文化符号,饱含着陕北人的精神基因,代表着独特的精神标识。陕北民歌的发展变迁史,就是一部陕北人民的精神史、心灵史和命运史。同样,鄂尔多斯民歌是草原文化符号,饱含着鄂尔多斯人的精神基因,代表着独特的精神标识。鄂尔多斯民歌的发展变迁史,就是一部鄂尔多斯人民的精神史、心灵史和命运史。

      长城内外蒙汉亲,首先是长城内外鄂尔多斯人与榆林人亲,即鄂尔多斯榆林城,山水相依情谊深”;这片热土,是蒙汉文化汇集、碰撞、融合的地方,即“黄土高坡草原歌,音韵相串和谐声”。

      只要有了长城内外一家亲的理念和心态,就会对中华文化有更全面而深刻的理解。文化学者余秋雨在《秦长城下的文化思考》中感言:蒙古文化,这是一个在我们辽阔的疆域上,能够让全世界都抬起头来惊讶的一种文化;也曾经是使中华文化改变了它的体量和质量的一种文化。蒙古文化不仅过去有过惊天动地的雄伟史诗,到今天为止还以自己的歌声可以在全世界独占鳌头

      成吉思汗文化是蒙古文化的典型代表。一代天骄成吉思横扫欧亚大陆,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最早促进全球一体化,创造了让全世界都抬起头来惊讶的一种文化;成吉思汗也是促进蒙汉文化交流的第一人,从而使中华文化改变了它的体量和质量,其根基在于“长生天”“道”的对接与融合。蒙古族鄂尔多斯文化是围绕着成吉思汗形成和发展的,在蒙古族文化中具有独特的重要地位,可以说蒙古文化从过去有过的惊天动地的雄伟史诗,到今天还以自己的歌声在全世界独占鳌头,都有鄂尔多斯文化的神奇魅力

       “鄂尔多斯”既是地域概念,也是民族文化概念。在“鄂尔多斯蒙古族”中,鄂尔多斯是地域概念,是指在鄂尔多斯这个地方的蒙古族;而在“蒙古族鄂尔多斯”中,鄂尔多斯是指宫殿和部落,是在蒙古高原围绕着成吉思汗开始形成和发展的,是蒙元帝国文化的组成部分。因此,鄂尔多斯文化既是地域文化,也包含着能够让全世界都抬起头来惊讶的蒙古文化的经典部分。

           目前,鄂尔多斯有6个项目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分为民俗文化传统音乐两大类,即:成吉思汗祭典、查干苏力德祭祀、鄂尔多斯婚礼以及鄂尔多斯短调民歌、鄂尔多斯古如歌、漫瀚调。
           民俗文化与传统音乐之间具有密切的内在必然联系。例如,在祭典祭词中,有《伊金桑》(圣主颂)和《苏勒德桑》(苏勒德颂)颂词。这些祭词,以诗歌文体所形成,并以口头文学形式一代代相传,具有相当高的文学水准。这些颂词,不仅在成吉思汗陵寝和苏勒德祭坛念颂,而且在整个鄂尔多斯广泛流行。特别是鄂尔多斯婚礼,集中展现着鄂尔多斯传统音乐,大家共同唱鄂尔多斯古如歌、鄂尔多斯短调民歌,在蒙古族和汉族杂居的地方唱漫瀚调传统的鄂尔多斯婚礼长达三天三夜,她集鄂尔多斯歌舞、饮食、文化、礼仪、风俗于一体,具有鲜明的民族和地域特色如果说鄂尔多斯是舞的故乡,歌的海洋,那么最集中展现的场所就是鄂尔多斯婚礼上。可见,鄂尔多斯的民俗文化与传统音乐是自然而然地融合在一起的,而集中展现这种融合文化的表现形式,就是鄂尔多斯民歌。
          民歌与人们的生活习惯、情感世界、心理素质、思维方式等密切相关。曾经,有些牧民也许没念过书,不认识字,但在他的言行中,或许处处表现着一种简练、坦然、机智,而这一切又往往都会体现在他所唱的民歌里;换句话说,包含着这些内容的民歌,影响和形成了他如此言行特点和生活习惯。如果说劳动和语言创造了人,那么对蒙古民族来说,似乎民歌与语言同等重要,因此在某种意义可以说,劳动、语言和民歌创造了蒙古民族。这也就决定了鄂尔多斯蒙古人独特的思维和生活方式。
           就歌唱艺术而言,蒙古族有长调民歌、短调民歌,还有蒙古族呼麦,这是一个有机整体。特别有意思、也值得蒙古民族自豪的是,蒙古族长调民歌、鄂尔多斯短调民歌、蒙古族呼麦都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且,蒙古族长调民歌与蒙古族呼麦还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分别于2005年、2009年入选),而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不管是否入选目录蒙古族短调民歌(鄂尔多斯短调民歌具有代表性)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把已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鄂尔多斯短调民歌,广泛宣传,走向世界,使其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应该是我们努力的一个方向和目标,也是研究鄂尔多斯民歌的一个重要内容。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2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包海山 2018-12-18 21:25
蒙古族长调民歌、鄂尔多斯短调民歌、蒙古族呼麦都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且,蒙古族长调民歌与蒙古族呼麦还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分别于2005年、2009年入选),而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不管是否入选目录,蒙古族短调民歌(鄂尔多斯短调民歌具有代表性)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把已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鄂尔多斯短调民歌,广泛宣传,走向世界,使其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应该是我们努力的一个方向和目标,也是研究鄂尔多斯民歌的一个重要内容。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