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包海山 //www.sinovision.net/?2437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驻会十年体会与认知:鄂尔多斯学能够成为具有全球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地方学 ... ...

热度 3已有 2164 次阅读2018-11-27 10:04 |个人分类:地方学研究|系统分类:杂谈分享到微信

                  驻会十年体会与认知:
      鄂尔多斯学能够成为具有全球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地方学
                          包海山
      鄂尔多斯学研究会成立于2002年,当年就参与学术研究并且成为研究会会员。我感到特别幸运的是,2009年得到奇朝鲁会长的认可而成为驻会人员,开始专门潜心研究鄂尔多斯学,到今年是整整十年,有了《驻会十年感悟》:板凳十年未觉冷,和谐氛围暖人心。根本任务探规律,道法自然至永恒。
      回想驻会十年的经历、感悟、体会,可以说有千言万语,而集中体现鄂尔多斯学研究者的文化自信、理论自信、学术自信的一点,就是“鄂尔多斯学能够成为具有全球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地方学
        为什么要创建鄂尔多斯学?鄂尔多斯学及其研究会创始人奇朝鲁在《回顾与瞻望》中有感而发:使命感和责任感决定了我们去追求这种选择,去做信仰和信念决定我们应该做、必须做的事情。·······志同者必然道合。对事业的认同感汇集成一股巨大的信心和力量。
        鄂尔多斯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什么?奇朝鲁先生在《浅论鄂尔多斯学及其研究会》中明确提出遵循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去探寻认知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在规律,包括鄂尔多斯学与鄂尔多斯文化及其与鄂尔多斯经济、政治、生态等社会文化现象的内在客观规律,是鄂尔多斯学研究的根本任务。
        鄂尔多斯学研究的终极目标在哪里?奇朝鲁先生在《浅论鄂尔多斯学及其研究会》中指明方向运用规律,引领发展;认识自我,超越自我;集成创新,道法自然是终极目标。
        由此可见,由于有相同的信仰和信念,使志同者必然道合,汇集成一股巨大的信心和力量;道合使探索客观规律成为根本任务,使道法自然成为终极目标。理解了为什么要创建以及根本任务和终极目标,也就能够真正深刻理解鄂尔多斯学内涵及其未来发展,也足见鄂尔多斯学创立者的志向、远见与境界,奠定了鄂尔多斯学能够成为具有全球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地方学的基础
        对于鄂尔多斯学的创新发展,可以从路径方法以及实质内容两个方面来探讨。
        一、联盟、平台以及融合发展
        鄂尔多斯学创新发展路径方法与实质内容是一个有机整体,就路径方法而言,鄂尔多斯学创新发展主要经验是创建学术联盟、搭建交流平台以及促进融合发展。
        1.创建学术联盟
        构建地方学是一个宏大的跨学科的系统性工程,包括每个地方学内部跨学科的系统性,也包括各地方学之间跨学科的系统性。跨学科的系统性研究,需要汇集和整合更多的人才和更多的智慧,而创建学术联盟为此创造了条件,开辟了具体路径。
       2002年,创建鄂尔多斯学研究会这个民间学术团体,这可谓是一个小范围的地方学学术联盟。
       2005年,在鄂尔多斯学研究会的倡议下,温州学、泉州学、潮州学、扬州学、徽学六家地方学研究机构共同发起创立了中国地方学研究联席会,并由鄂尔多斯学研究会担任第一任轮值主席方;2008年,轮值主席方移交北京学研究所,目前会员单位有30多家,通过联席会的方式,把分散在各地的全国地方学研究机构以及海内外从事地方学研究的学术团体和有识之士联合起来,发挥人才的聚集效应,形成合力,有组织地开展学术交流、互通信息、共享成果,把地方学研究工作引向深入,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这是一个逐渐扩大的地方学学术联盟。
       2018年,北京学研究所在北京联合大学组织召开了北京学、首尔学、富士学三家中日韩地方学研究机构座谈会。北京学研究所作为中国地方学研究联席会执行主席单位,带领中国地方学与日本和韩国地方学研究机构合作,共同推进亚洲地方学学术联盟建设。推进亚洲地方学学术联盟建设的前期,中日韩三国轮流每年举办一次亚洲地方学学术研讨会。初步计划于2019年在北京举办第一届亚洲地方学学术研讨会。这是一个更大的地方学学术联盟。未来还会发展为全球性地方学学术联盟,这是汇集和整合更多人才和更多智慧的需要,也是地方学研究的系统性所决定的,因为地球自然村本身是不可分割的需要系统性研究的一个有机整体。鄂尔多斯学研究顺应了这种必然趋势,在创建地方学学术联盟中曾经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依然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2.搭建交流平台
        系统性地方学研究,需要创建学术联盟,共同举办学术研讨会等,同时需要搭建学术成果以及相关信息交流的平台。很多地方学研究团体有自己的报刊、书籍、网站、微信公众平台等,而中国地方学研究联席会的学术成果以及相关信息交流的平台,目前线上有团体博客“地方学研究”、微信群“地方学研究之友”,线下有中国地方学研究成果系列《地方学研究》辑刊、《地方学研究信息》。“地方学研究之友”与《地方学研究信息》以交流相关信息为主,而“地方学研究”团体博客《地方学研究》辑刊以交流研究成果为主,是地方学研究成果展现和交流的主要平台。
        2016年,由北京学研究所担任执行主席方的中国地方学研究联席会与内蒙古鄂尔多斯学研究会合作,共同在公益性思想类网站草根网建立团体博客“地方学研究”,为地方学的研究与交流开辟了新的路径和空间,目前团体和个人博客发表有关地方学的博文2300多篇,访问量达2400多万人次,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主要刊载了两方面的文章:一是中国学,包括国外的“中国学”,例如美国、俄罗斯、德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印度、蒙古国等世界各国的“中国学”研究成果和信息;以及本土“中国学”,例如《如何思考和建构一门真正的中国学》、《时代的呼唤:构建中国本土的“中国学”》、《江苏高校召开“中国学”一级学科建设研讨会》 等,这是未来中国学构建的必然趋势。二是中国各个地方学,例如北京学、上海学、重庆学、晋学、桂学、内蒙古学、新疆学、台湾学、香港学、澳门学、广州学、杭州学、西安学、成都学、鄂尔多斯学等40多个地方学研究成果和相关信息。  
         2017年,在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基地召开的中国地方学联席会工作会议决定,成立中国地方学联席会学术委员会,加大推进中国地方学学科建设的力度,并从2018年开始,组织编辑出版《地方学研究》辑刊,每年出版2辑。作为联席会的系列出版物,汇集地方学与地方文化研究成果,促进相关系列成果的持续积累,推进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的交流与分享,不断提升学术研究水平,扩大地方学与地方文化研究的影响力,打造“中国地方学”特色品牌。《地方学研究》第1辑,在鄂尔多斯学研究会主持、与相关团体共同开展的“中国地方学研究理论与实践调查报告”基础上,由鄂尔多斯学研究会编辑出版,这也是中国地方学研究团体部分代表第一次“集体亮相”。《地方学研究》第2辑,在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指导,由北京市级哲学社会科学基地——北京学研究基地、京台文化交流研究中心和中国地方学研究联席会共同主办的“海峡两岸地方学与地方文化学术研讨会”基础上,由北京学研究所编辑出版。
        《地方学研究》辑刊是地方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其优势是涉及领域以及汇集智慧广泛,而不足之处是深度和系统性不够。有学者认为:“对于创建新的系统性地方学学科知识体系来说,论文汇编只能算是探索性的积累,根本不能算是研究成果。新的系统性学科知识体系,必须要有新的各种明确概念的一系列具有内在必然联系的专著来构建”。这种认知与评判是客观的,地方学研究者应该高度重视。中国地方学研究联席会创立十几年以来,目前已经创办了论文成果系列《地方学研究》辑刊,这是一个具有标志性的工程,在此基础上需要尽快推出专著成果系列,使地方学研究的广度与深度相结合,在更大的系统内使论文成果与专著成果相互促进,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中国地方学研究者有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也有这种智慧和能力。中国地方学研究已经走到了这个发展阶段,鄂尔多斯学研究能够顺势而为。
        3.促进融合发展
        个性与共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在“地方学”中,每个“地方”的自然生态与人文历史都有个性特色,而“学”即学科知识体系具有普遍原理,科学所揭示和反映的是不受地域局限、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之所以在地方文化研究基础上创建新的系统性学科知识体系,就是为了汇集和整合更多的人类智慧,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在本质上是同一的”客观规律。地方学研究创建学术联盟、搭建交流平台,就是为了促进各地方学协同创新、融合发展。
        系统性是相对而言的,总有一个系统包含了所有的系统。在地球自然村,人类科学文化是一个大网络,而各个地方学是彼此连接、共同组合的各具特色的小网格。地方学研究,既要立足地方,研究小网格里的特色,谋一偶;也要跳出地方鸟瞰地方,把各个地方学之间的网线和结点联系起来,研究大网络的共性,全局。这就需要协同创新、融合发展。
       最近参加了由广州大学主办“2018广州学与全球城市发展国际论坛”以及“2018广州学与全球城市发展国际论坛暨第二届广州新发展论坛:城市创新发展国际经验”两个论坛。各国专家学者就中国广州、深圳、香港、北京、上海,英国伦敦,美国纽约、洛杉矶、旧金山,日本东京,澳大利亚悉尼、墨尔本,加拿大多伦多,马来西亚吉隆坡,新加坡等世界一线城市,分享城市创新发展国际经验。这可谓是世界一线城市发展论坛。世界城市研究机构全球化与世界城市研究组织(GaWC)评估世界城市,主要关注的是该城市在全球活动中具有的主导作用和带动能力。近日GaWC公布2018年世界城市名册,在入选世界一线城市的55个城市中,中国有香港、北京、上海、台北、广州和深圳6个城市,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内有香港、广州、深圳三座世界一线城市,是世界一线城市中一体化融合发展的城市群,能够开辟世界城市融合发展新模式。
        城市以及城市群在全球活动中具有的主导“作用”和带动“能力”是双向的,是彼此关联的,前提是要有共识,都要意识到这种作用”和“能力”的存在,而形成这种全球活动中的作用”和“能力”以及共识,就特别需要全球地方学研究的协同创新、融合发展
        在全球一体化融合发展,一方面是倾听世界的声音,另一方面也表达我们的观点。最近在草根网以及美国中文网等社交网站连续发表了《鄂尔多斯学研究的一个核》《鄂尔多斯学研究的两个抓手》《鄂尔多斯学与内蒙古学的融合发展》《鄂尔多斯学与广州学的协同创新》《鄂尔多斯学与北京学的交流合作》《鄂尔多斯学与日本地方学研究的联系》《鄂尔多斯学与韩国地方学研究的联系》《鄂尔多斯学与亚洲地方学学术联盟的建设》《鄂尔多斯学与全球地方学研究的关系》等25篇博文(在此基础上将完成专著地方学系统性融合发展探索——以鄂尔多斯学为例),草根网连续都在其重点栏目推荐,引起一定的社会关注。有网友评论,“文章结构宏伟,气势磅礴”。韩国关东大学东亚经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关东大学中国学系教授李奎泰认为:“地方研究确实不局限于当地,而是可以扩大为国外地区联系到世界各地,可以延伸到系统性认识人类世界多种文化。关于鄂尔多斯学和其他地方学协同创新、融合发展的几篇文章,包括《鄂尔多斯学与韩国地方学研究的联系》,给我也很大的启发和引导。”
        鄂尔多斯学研究之所以对其他国家地方学研究也有“很大的启发和引导”,最根本的一点就是非常明确地提出了根本任务是探索客观规律终极目标是道法自然。老子云,“执大象,天下往”;马克思说,“合乎真理的探讨就是扩展了的真理,这种真理的各个分散环节最终都相互结合在一起”。鄂尔多斯学研究把“老子道学、成吉思汗文化、马克思理论比较研究与集成创新”作为重点课题,努力执大象,顺天意,做合乎真理的探讨,由此来促进全球地方学研究协同创新、融合发展。
          二、主体、增量以及价值体现
          在地方学的构建与应用的系统性工程中,创建学术联盟、搭建交流平台以及促进融合发展,是构建学科知识体系的路径方法,而对其实质内容,可以从主体内容、知识增量以及价值体现三个方面来探讨。
      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主任袁江洋教授科学共同体是通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桥梁》中认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取决于不同文明之间的互动互渗,科学和科学文化正是在人类思想大汇聚大整合的基础上产生的汇聚取决于历史的机缘,整合取决于理性主义精神的升华。科学文化是当今世界惟一的跨种族、跨肤色、跨宗教、跨文明的普遍文化科学人在宏扬理性主义精神、沟通不同文明方面具有一份特殊的责任;科学共同体是通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桥梁。
         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科学文化共同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通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桥梁,更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体现和内在灵魂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而科学文化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灵魂。科学文化共同体包括自然科学以及人文社会科学,是人类思维和行为的总和。恩格斯指出:“辩证法就归结为关于外部世界和人类思维的运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这两个系列的规律在本质上是同一的”。虽然外部世界和人类思维的运动是两个系列,但是人本身作为自然界的产物,“人和自然都服从同样的规律”,这是能够形成科学文化共同体的根本原因。
         科学文化共同体包括哲学社会科学。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善于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特别是要把握好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国外哲学社会科学这三个方面的资源,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的成果及其文化形态,“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主体内容,也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最大增量”。
         习近平所讲的马克思理论的创新发展,能够成为哲学社会科学的“主题内容”及其发展的“最大增量”,这具有普遍意义。马克思主义可以中国化,也可以美国化、日本化,而且还可以超越国家和民族来实现全球化、时代化、大众化,因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即它所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对任何人、任何地方来说,都是相同的客观存在。“政治的原则就是意志”,而科学所揭示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因此全球各地方学把探索客观规律作为根本任务时,就能够超越意识形态的障碍而共同直奔真理,最终人类作为“类主体”共同道法自然。地方学是在跨学科研究基础上创建新的系统性学科知识体系,是在科学文化广泛汇聚基础上的有效整合。只要把握住哲学社会科学的主题内容及其发展的最大增量,地方学在创建科学文化共同体中能够自然而然地发挥巨大作用。
         1.把握主体内容
        人、人所创作的科学文化以及科学文化所揭示和反映的客观规律,这是不同层次上的三个概念。相对来说,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人所创作的科学文化可以世代传承积累和发展变化,而科学文化所揭示的客观规律是永恒的。
        为什么创新发展的马克思理论能够成为哲学社会科学的主体内容?主要是因为它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而它之所以能够不断创新发展,是因为更多的探索客观规律的人们在不断丰富和完善着它。
        客观规律是真理。马克思说:“真理是普遍的,它不属于我一个人,而为大家所有;真理占有我,而不是我占有真理。我只有构成我的精神个体性的形式。
        真理不仅占有马克思,也占有古今中外任何人;真理不属于马克思一个人,而为所有探索和遵循它的人们拥有。不仅马克思理论只是构成他的精神个体性的表现形式,而且包括哲学、经济学、人类学、社会学、地方学等任何科学文化,都只是个体或者群体的思想意识、精神特性的表现形式,都只是探索客观规律的角度不同,而其核心内容都是所揭示和反映的客观规律本身。每个人都生存于地球自然村这个地方,因此在表现形式上,地方学更具有打破学科界限的穿透力以及汇集和整合更多智慧的包容性,从而地方学在创建科学文化共同体中能够自然而然地发挥巨大作用。
        从宏观上来看,人类作为“类主体”,在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情感升华和理性回归中,地方学是“人法地”之学,即促进人类与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和谐相处的科学。大地是人类共同的母亲,每个人都生活在大地母亲的怀抱之中,因此地方学是最接地气的学科知识体系,是解决人们切身利益问题的系统性学科。
        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具有资本属性的历史条件下,人的衣食住行以及教育、就业、医疗、养老、社会保障等都与资本有关,因此与人们切身利益相关的根本性问题是资本和劳动的关系问题
        恩格斯在谈到马克思的《资本论》时说: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是我们现代全部社会体系所依以旋转的轴心,这种关系在这里第一次作了科学的说明”。
        我们应该对此有全面而深刻的理解。一方面,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是包括全球每个地方在内的现代全部社会体系所依以旋转的轴心,因此每个地方学都必然会研究全部社会体系所依以旋转的轴心;另一方面,对这种关系,是马克思第一次作了科学的说明,因此这种具有全局性、根本性的科学说明,必然会成为包括地方学在内的科学文化共同体中的“主体内容”。也正因为如此,鄂尔多斯学研究者提出,地方学研究的一个核心是探索客观规律即自然法则;而两个抓手,一是从劳动的角度来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二是从资本的角度来看,就是科学应用资本的运作规律。
        地方学能够协同创新、融合发展,是因为有相同的研究内容,即地方学研究有同一个主题。例如,我们从各国专家学者为“2018广州学与全球城市发展国际论坛”提交的论文从来看,《当代全球化中的伦敦》《纽约作为全球城市对广州的启示》《促使东京全球化的监管改革》《新加坡金融中心:融合经济与市区发展》《香港:从英殖民地到中国的全球城市和世界级金融中心》《广东城中村与移民非正式劳动力参与》《广州“引领型全球城市”创建——以人为核心》等,其实都从不同的角度在研究探讨资本和劳动的关系。
     在鄂尔多斯学研究中,我们特别重视资本和劳动的关系这个我们现代全部社会体系所依以旋转的轴心。例如,2015年由九州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专著《比较研究与集成创新——鄂尔多斯学学科建设探索》中,有“比较研究、探索规律”“集成创新、再论资本”“创建学科、服务社会”三个部分,其中“集成创新、再论资本”是重点,包括资本产生、发展和消亡过程;资本的基础、目的、构成、实质以及历史任务;资本基础上的现代家庭与人的自身生产;社会资本的高度集中与人类智慧的有效整合等章节。
     我们“集成创新、再论资本”,主要是汇集和融合更多的人类智慧,重点是再论创造和应用资本的人本身的发展变化。资本没有什么好坏,只是创造和使用资本的人们有好、有坏。资本是一种集中的社会力量,而且只有社会全体成员在生产、分配、消费各个环节共同参与,资本才能运转起来。资本的各种社会职能,是人类所共同赋予的。资本只是像一面无形的大镜子,所窥探、反射和映照的都是人类自己的思维、欲望和灵魂;资本只是像一台无形的大电脑,根据人类按照自己的生产条件、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等设定和编排的程序在机械地运作。资本关系因人而变,因此随着社会大众的文化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普遍提高,能够使资本的目的、构成、实质以及劳动价值评判体现等能够发生系统性、根本性的改变。我们相信,这方面的研究探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努力创建新的系统性学科知识体系时必须要把握好的“主体内容”。
          2.推动知识增量
         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特别是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具备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基础条件,才能形成科学文化共同体,而科学文化的主体内容以及最大增量,也是特定的历史发展阶段的社会现实需要所决定的。
         21世纪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就世界大部分国家人民自主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而言,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恩格斯指出:“问题不是在于要简单地确认一种经济事实,也不是在于这种事实与永恒公平和真正道德相冲突,而是在于这样一种事实,这种事实必定要使整个经济学发生变革,并且把理解全部资本主义生产的钥匙交给那个知道怎样使用它的人。
        这里有三点很重要:一是经济发展的“事实必定要使整个经济学发生变革”,二是深刻“理解全部资本主义生产”的各个阶段,三是要拿到“理解全部资本主义生产的钥匙”并成为“那个知道怎样使用它的人”。
        要想深刻理解全部资本主义生产的全过程,就必须清楚资本主义发展到什么程度才会消亡。马克思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对于资本主义消亡的过程,马克思认为,“是通过资本主义生产本身的内在规律的作用,即通过资本的集中进行的”,即“在一个生产部门中,如果投入的全部资本已溶合为一个单个资本时,集中便达到了极限。在一个社会里,只有当社会总资本合并在唯一的资本家公司手中的时候,集中才算达到极限”;“规模不断扩大的劳动过程的协作形式日益发展,科学日益被自觉地应用于技术方面,土地日益被有计划地利用,劳动资料日益转化为只能共同使用的劳动资料,一切生产资料因作为结合的、社会的劳动资料使用而日益节省,各国人民日益被卷入世界市场网,从而资本主义制度日益具有国际的性质。······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
         资本主义是对资本而言的,资本主义“外壳”的“炸毁”,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所具有的资本属性的外壳”“炸毁”,而资本关系的外壳炸毁或者说自然消失,要同时具备两个方面的条件:一是社会总资本的高度集中达到极限;二是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能相容的地步。我们只有理解了这些,才能深刻“理解全部资本主义生产”的全过程,才能拿到“理解全部资本主义生产的钥匙”并成为“那个知道怎样使用它的人”,从而使整个经济学发生变革”。
        从根本上使整个经济学发生变革”,需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全球化系统性创新发展。
        恩格斯指出:“这两个伟大的发现——唯物主义历史观和通过剩余价值揭开资本主义生产的秘密,都应当归功于马克思。由于这些发现,社会主义已经变成了科学,现在首先要做的是对这门科学的一切细节和联系作进一步的探讨。”
        由此可见,社会主义变成科学,是因为马克思发现了唯物主义历史观和资本主义生产的秘密,现在首先要做的是对这门科学的一切细节和联系作进一步的探讨。当我们对这门科学的一切细节和联系作进一步的探讨时,意识到能够促进整个经济学发生变革的根本性问题,是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如恩格斯所言:“当工人弄清了劳动的价值究竟是什么,工人不再作为物件而作为一个不仅具有劳动力并且具有意志的人出现的时候,到那时,全部现代政治经济学和工资规律就完蛋了”;“只要分配为纯粹经济的考虑所支配,它就将由生产的利益来调节,而最能促进生产的是能使一切社会成员尽可能全面发展、保持和施展自己能力的那种分配方式”。
        生产、分配、消费各个环节是彼此联系、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怎样使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都弄清劳动的价值究竟是什么,劳动者不再作为生产交换价值的物件,而作为一个不仅具有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力并且具有意志和尊严的人出现,分配不再为纯粹经济的考虑所支配,而是实行使一切社会成员尽可能全面发展、保持和施展自己能力从而最能促进生产的那种分配方式。接地气的地方学研究,应该对这些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问题的一切细节和联系作进一步的探讨。
        从宏观上来看,怎样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怎样科学地应用资本的运作规律,通过社会总资本的高度集中来促进人类智慧的有效整合?人类命运共同体与高度集中起来的社会总资本之间的关系,将会怎样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这些方面的理论探索和社会实践,将会成为新时代人类共同创作的最大的知识增量和社会财富,而全球地方学研究的协同创新与融合发展将大有作为。
        3.引导价值体现
        实践可以成为检验真理的标准。但是,在不同的社会实践中、以不同的评判标准、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来检验真理,其结果也不同。这不是真理不同,真理是本体论层次上的客观存在;而是检验真理的目的、标准、实践不同,是有局限性的人们的认识论层次上的不同表现形式。
        例如,马克思主义理论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人类智慧结晶,但是也有其局限性。我读过马恩全集。2002年6月,当地记者在鄂尔多斯日报头版头条多半个版面发表《包海山:通读马恩全集——选编<我们最喜爱的马克思恩格斯名言>纪实》。随后内蒙古电视台记者也作了采访报道。
       当时内蒙古电视台记者问过:“现在很多大学生不愿意读马恩著作,你这么看?”
       我觉得两方面需要改进,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需要创新发展,二是学习、研究和应用马克主义思理论的方式方法需要改进。
        人们愿不愿意学习、研究和应用马克主义思理论,肯定会考虑两个重要因素:有什么用以及有什么价值?
        从实际应用以及体现价值的角度来看,读过全集的人们都会注意到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内心表白。
        马克思在给恩格斯的信中说:“一个人像我这样在几乎完全与世隔绝的状态下生活的时间越长,精神生活的圈子就越窄”;“但愿我终能找到一个什么事情做做!我的朋友,‘任何理论都是灰色的,唯有事业才长青’。可惜,我信服这一点为时太晚了”;“我可以说:苦干半个世纪了,可还是一个穷叫化子!我的母亲说得对极了,‘小卡尔要积攒一笔资本,而不是······该多好啊’!”
         恩格斯在给马克思的信中谈到自己时说:“我最渴望不过的事情,就是摆脱这个鬼商业,它占去了一切时间,使我的精神完全沮丧了。只要我还在经商,我就什么也不能干;尤其是我当上老板之后,负的责任更大,情况也就更糟了”谈到对马克思的看法时说:“我一直认为,使你长期以来呕尽心血的这本该死的书,是你的一切不幸的主要根源。如果不把这个担子抛掉,你就永远不会而且也不能脱出困境。这个一辈子也搞不完的东西,使你在身体、精神和经济方面都被压得喘不过气来。我非常清楚地了解,现在,你摆脱这个梦魔后,会感到自己像换了一个人一样,特别是这个世界,只要你一重新投身进去,也就会感到它已经不像过去那样黑暗。
          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理论对马克思恩格斯也造成很大的痛苦,特别是长期以来呕尽心血的《资本论》这本该死的书,使马克思成为一个穷叫化子,在身体、精神和经济方面都被压得喘不过气来;使恩格斯的精神完全沮丧了,尤其是当上老板之后情况也就更糟了。对于现实生活中的个体生命来说,这是必须要面对的实际问题。如果摆脱不了这个梦魔,就算学成马克思恩格斯也不会有幸福生活。
           那么,应该怎样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怎样改进学习、研究和应用马克主义思理论的方式方法?
          从人性化的角度来看,如果马克思听母亲说得对极了的话(不听老人言,马克思也吃亏在眼前),小卡尔要创造和积攒一笔资本,早一点能找到一个什么事情做做,那该多好啊!那就会如恩格斯所非常清楚地了解的,马克思会感到自己像换了一个人一样,特别是这个世界,只要他一重新投身进去,也就会感到它已经不像过去那样黑暗。那样,《资本论》就不会成为该死的书,恩格斯也能够在不像过去那样黑暗的世界里,快乐地经商、有成就感地当老板。
          可惜,马克思“信服这一点为时太晚了”。历史就是历史,我们不能改变别人过去的历史,但是可以创造自己新的历史。当然,人类历史是世代延续的,特别是科学文化可以穿越时空得到传承和发展。我们创造性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努力使它成为科学文化共同体中的“主要内容”以及最大的“知识增量”,并且把他的价值充分体现出来,使它成为非常宝贵的社会财富和社会资本。我们所发表的《“现代马克思”或许出现在中国——马克思理论发展到更高境界与老子文化水乳交融》《灵气活化“资本论”——试让人类智慧最高结晶体现巨大经济价值》《资本的信息结构及其功能研究——开发马克思主义经济价值的最佳途径》等,就是这方面的探索。
          恩格斯指出:“正是由于这种工业革命,人的劳动生产力才达到了这样高的水平,以致在人类历史上破天荒第一次创造了这样的可能性:在所有的人实行合理的分工条件下,不仅进行大规模生产以充分满足全体社会成员丰裕的消费和造成充实的储备,而且使每个人都有充分的闲暇时间从历史遗留下来的文化——科学、艺术、交际方式等等——中间承受一切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且不仅是承受,而且还要把这一切从统治阶级的独占品变成全社会的共同财富和促进它进一步发展。关键就在这里。
          能够意识到科学文化是真正有价值的东西,而且还要把它变成全社会的共同财富和促进它进一步发展,“关键就在这里”。
          那么,怎样把科学文化的价值体现出来,使科学文化成为社会财富和社会资本?关键是从盲目追求交换价值向理性体现使用价值转变,形成新的劳动价值评判体系,这就需要“引导”价值体现。
          然资源与人类劳动都有其自身价值。在商品社会,自然资源和人类劳动的价值,都具有二重性,即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马克思说:“劳动作为使用价值的创造者,作为有用劳动,是不以一切社会形式为转移的人类生存条件,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即人类生活得以实现的永恒的自然必然性”;而“生产交换价值的劳动则相反,它是劳动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形式。······而抽象一般劳动属于一种社会关系”。当人类为了满足各自的私利盲目追求交换价值而漠视可共享的使用价值,使用价值只能“是交换价值的物质基础,是交换价值的承担者”时, 自然资源与人类劳动本身的价值就会异化,它们就会处于一种可以买卖的商品地位,使金钱成为一种外来的统治力量,成为“一切事物的普遍价值”。如马克思所言:“在利己主义的需要的统治下,人只有使自己的产品和活动处于外来本质的支配下,使其具有外来本质—金钱—的作用,才能实际进行活动,实际创造出物品来”。例如我们的衣食住行游购娱、学习工作做学问, 如果没有钱、没有工资,那就什么也做不成。这就是商品社会,是一种生产方式,也是一种社会关系。
           商品社会是全人类“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理解商品的困难在于,它“表现一种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当金钱成为一切事物的普遍价值时,一切商品都有交换价值,都可以用金钱来买卖,对此人们能够理解;而难以理解的是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物的异化就是人的自我异化的实践”,商品社会最有交换价值的商品不是人所创造的其它商品,而是创造其它商品的人的劳动本身,使劳动这个人的内在本质变成了一种商品。由此,穷人和富人的劳动都受资本支配和奴役,“精神空虚的资产者为他自己的资本和利润欲所奴役”(恩格斯语),“将军或银行家扮演者重要的角色,而人本身则扮演者极卑微的角色一样,人类劳动在这里也是这样”(马克思语)。
           科学文化不仅是第一劳动生产力,也能够成为改善社会生产关系的第一法宝,从而能够成为最有价值的社会财富和社会资本,而科学文化只有在共享中才能体现更大价值的特性,能够自然而然地形成新的价值评判体系以及可共享的社会分配机制。
          恩格斯指出:如果说“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科学状况,那么科学却在更大的程度上依赖于技术的状况和需要。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在整个地球村子里各个地方之间密切相关的系统性地方学的构建和应用,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又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因此这种需要就会比千所、万所大学更能把科学系统性推向前进。21世纪人类社会最大的现实需要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从盲目资本主义向科学社会主义平稳和谐转型升级,而为此系统性提供理论和智力支持的将是从根本上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全球化、时代化、大众化创新发展。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发展,能够成为新时代科学文化共同体的主体内容及其最大的知识增量,能够体现巨大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而这一点对于劳动就业、特别是在构建科学文化共同体过程中的创业,是现实而迫切的需要。包括创业在内的广义就业,主要就是解决资本和劳动的关系问题,就是通过一般体力劳动、高级智力劳动创造和体现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地方学研究,把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作为一个抓手,来为实现社会大众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服务;把科学应用资本的运作规律作为另一个抓手,来为实现人民收入水平普遍提高提供智力支持。劳动就业和增加收入是全球性最大的民生问题,非常需要全球地方学相互学习借鉴,为解决全球性相同的问题而协同创新、融合发展。
       地方学的研究、教学、应用是一个有机整体。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学术研究以及把研究成果转化为互联网产品,从而高效率地广泛应用于各地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并且在具体的教学与社会实践中体现出研究成果的价值,这将会使地方学有突破性大发展。在这些方面,具有超常思维方式创新意识的青年一代将会发挥重要作用。例如,西安绿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包源在为首届内蒙古学论坛提交的论文《内蒙古学的学科内涵探讨》中认为:“内蒙古学应该成为在内蒙古的背景条件下,以社会实践为第一推动力,以互联网产品为行动方案,以资源配置问题为出发点构建理论框架,将多学科知识结构化的系统性学科。”
          总之,在创建学术联盟、搭建交流平台、促进融合发展以及把握主体内容、推动知识增量、引导价值体现等方面所做出的卓有成效的不懈努力,使我确信,鄂尔多斯学能够成为具有全球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地方学。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2

握手
1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包海山 2018-12-6 05:24
这篇文章在公益性思想类网站草根网,以博文的形式分为8个博文连续8天刊载,其中(8)即“引导价值体现”进入“热点聚焦”栏目,近日排在首位。一篇几千字的博文,有几百条几万字的评论交流内容,可见人们还是很关注价值体现问题。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