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自由行 //www.sinovision.net/?25052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玩家谈瓷

已有 1227 次阅读2017-8-17 02:11 |系统分类:杂谈| 分享到微信

“玩家”谈瓷

    黄廷楷   2017年6月18日完稿    这是一篇自认为很有价值的,专门硏究古陶瓷的文章,请放行,欢迎转载,欢迎交流经验。

    电话:0757-86335803    手机:13500254492

    笔者现年已超过78周岁了,玩古陶瓷和古玉器也超过30多年了,真可谓一生做木模,半世搞收藏,自认为应该算个“玩家”了。

    本老头前几年才学玩电脑,后来无意间发现2004年8月4日发表在《中国文物报》上的拙文《也谈古陶瓷鉴定》,被贴到网上去,而且得到不少文物刊物等的关注。为了答谢《中国文物报》社和有关专家及同好,特作此文,也作为《也谈古陶瓷鉴定》一文的补充。如有不妥之处,请前辈们指教。同时声明,我的藏品可转让,因为我搞收藏只买不卖,结果造成,家有不少宝,身上无几文,有意者请来电联系。

    由于父母生了我几粒艺术细胞,初二时就被选为兴宁县坭陂中学,包括高中部的美术组组长,自小就喜爱艺术。1983年起开始收藏古陶瓷、古玉器,节假日经常跑广州帶河路古董市㘯和佛山地摊。

    由于自己完全是个门外汉,加上只读了六年半书,胸中没有几滴墨水,仅靠看几本书就赤膊上阵,吃了不少亏,可能有些卖家暗暗嘲笑我是“慈善家”。但由于性格使然,和环境所迫,我一生做什么都是靠自学的,就是我的终身职业——铸造模具,都是靠自学的。加上自己特别勤奋,做事不怕困难和有始有终,1981年至2009年在佛山市环市镇办了一间木模厂,白天跟着工人上班,晚上就伏在台灯下看书和把玩研究藏品。三十几年来白毛巾就擦烂不止几十条,苦苦寻找人工难于甚至无法仿造的特征,长期超过深夜两点多才休息。

    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精力没有白费,我不但得到了不少好东西,也摸索出了一套既科学又简易可行的鉴定方法,即是通过盘摩把玩来验证真假的手段,现简述如下,(《也谈》里面谈过的有些就不再赘述了):

    第一、古陶瓷,特别是出土古陶瓷与古玉器有共性,经过盘摩、擦拭大都会变得油润光亮,有的放置一定时日后也会自动变得滋润光亮,甚至有的被腐蚀、变质、钙化了的釉子都会像古玉一样会还原,有的像脓疮一样突出的烂了的釉面都会平复,不留痕迹。釉色也会变深变艳,也会还原。宋代汝窑器有的就是这样的,有“再生能力” ,会“起死回生” ;

    第二、质感是鉴别真假的重要依据之一。凡是有几百年以上,特别是出土古瓷器,经过盘摩、擦拭,不但会变得油润光亮,还会变“熟”, 变“厚”,感觉有的像煮熟的瓜类,有的像马蹄糕。宋建窑、宋吉州窑、和宋元钧窑器等特别明显。有的盘摩、擦拭几分钟后马上就会变得又光又滑又腻又熟,光滑而又留手;

    第三、手感也十分重要,也是鉴别新老真假的重要依据之一。有的出土古瓷器,本身就像镀了一膜,摸上去非常舒服。有的经过盘摩、擦拭,很快就像镀了一层膜,摸上去像透明塑料软管一样有软和厚的感觉,有的还会产生粘性,好像会粘手。宋建窑器、宋吉州窑器、宋元钧窑器等最明显。时间不長的摸上去硬而薄,感觉明显不同;

    第四、黑釉器我从未发现过釉面有腐蚀的,但有的,如宋建窑胎体的吸水性特别强。我收藏有十几个宋建窑油滴碗、兔毫盏,大部分都是吸水的,声音低哑。我曾拿几个做试验,干时虽然木声,但较响,将其浸入清水中,几分钟后拿出抹干敲击,马上变哑,好像敲击杇木头;

    第五、2004年,我写作《也谈古陶瓷鉴定》一文时,由于自己收藏的高古瓷声音都是暗哑的,所以就说高古瓷声音都是暗哑的。后来发现不少宋定窑器,特别是宋耀州窑器和龙泉窑器等,声音都很清脆响亮,有的好像新的一样,特此更正,并向藏友们致歉。

    下面就以我的一部分藏品为例,谈一谈只有古陶瓷才有的某些特征,和我玩瓷的心得。由于我不是专家,只是个“玩家”,通过“玩”发现的东西和学到的知识,我敢说与专家的知识有所不同,有可能被人骂为“乱弹琴”,这也难怪,条件不同。很多专家鉴定瓷器都是带着手套的,珍贵的汝窑器可能一生都没有用手摸过,不像我们民间“玩家”,汝窑器可以随时捧着玩,可以做试验,想怎么摸就怎么摸,想怎么盘就怎么盘,所以我敢说我懂的他们不一定懂。

    (1)宋   汝窑盘   口径15.3(此盘与2016年6月12日澳门中信拍卖成交的汝窑盘几乎一模一样,该盘口径15)。

   


    












    此盘15年前买回来时,釉色粉青,有点发白,只有口沿釉薄处才能看到少许像蝉衣一样细小的斜片纹,几乎看不到气泡,也少有光泽。周身有许多细小的烂釉,淡黄色,像脓疮一样凸岀,但非常滋润,摸上去像有许多细砂粒。在陽光下会像桃花一样微微泛红。

    放置十多年后,釉色慢慢变青,有一点光泽,也有点滋润了。

    为了写作此文,20多天前拿出来把玩,用手抚摸,用手指抿,平均每天断断续续超过两小时,几天后颜色就变青了许多,接着像蝉衣一样细小的片纹不断显露,不久密密麻麻地布满全身。再经过不断来回抚摸,用手指不断地抿,布满全身像烂疤一样变质发黄的釉子也消失了许多,平复了,变成天青色了,同完好的釉表分不出了。釉里面像棉花一样发黄的物质也逐渐减少了,摸上去像砂粒一样的东西也不见了,不是脱落,而是平复,隐没了。气泡也多了不少,有些气泡里面也沁满了坭土,器表也光滑多了。为了留作证据,八字脚与器身交界处留点不盘它,现在摸上去仍有粗糙的东西凸出来。

    为了证明宋代汝窑瓷器腐蚀变质了的釉子经过盘摩后会复原,我有意将盘身上约10公分长的地方多加盘摩,几天后该处几乎接近复原,釉里星星点点黄白色的像棉花一样的东西几乎不见了,釉质通透多了,与其他地方明显不同,请见照片。

    经过十多天断断续续的盘摩把玩,这个器物虽然远未完全复原,釉里仍有无数星星点点黄白色的变了质的釉子,但这个器物已经变得光滑发亮,周身布满了蝉翅一样又细又密的片纹,很多是斜片纹,十分漂亮的天青色至豆青色的宋代汝窑盘就呈现在我的眼前了!虽然釉色还未恢复纯正,还帶有点灰色。

    宋代汝窑瓷器为什么会那么神奇,为什么会有“再生能力”?为什么能“起死回生”?我认为釉药里面可能含有玉,玉就有“再生能力”, 玉就能“起死回生”。我希望文博部门、陶瓷研究所等机构能重视我的研究,重视我的发现,能作更深入的研究。

    (2)宋   汝窑纸槌瓶   高23.3

    










    此瓶购于20年前,当时釉色淡粉青微微帶蓝白,由于釉表受腐蚀,手感粗糙,没有光泽,在陽光下能見到淡红色。

    与上述汝窑盘同时一齐盘摩把玩后,变化 、性质极其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很少见到开片和汽泡,及能见到周身布满星星点点的如脂如膏乳白色的物质,我认为这是后天成形的,而不是当年烧造岀来的。再经过多天的盘摩把玩,釉里慢慢出现许多像豆腐花一样一点点、一条条形状千变万化的,像翡翠一样半透明的翠绿色、淡绿色。

    我对盘口处多加盘摩把玩,不久出现像水线一样的翠绿,和大小不等的翠绿点。在15倍的放大镜下观察,周身都是深淡不等变化万千的绿色,和云雾一样的乳白、粉青色。香灰胎帶肉红色,也滋润了。

    其余参照上述汝窑盘。

    (3)宋   民汝窑板沿洗   口径17

    










    香灰胎带肉红色,与上述纸槌瓶的胎体一模一样,釉质釉色也很类似,请见照片。

    施釉很厚,在15倍放大镜下观察,釉表釉里好像很多杂质,有无数的形状千变万化的浅绿色、翠绿色、乳白色、褐色等物质布满全身,实质是釉子受到腐蚀后的“质变”。 同时洗的里外光泽明显不同,这就对了,因为在地下里面長期装满坭土和水等,受侵蝕较严重,所以手感和光泽都会比外面差。另外,口沿和圏足被腐蚀处为什么会变黑?只有台灯加放大镜的我是无法觧答的。

    在阳光下会像桃花一样微微泛红。

    其他特征与上述纸槌瓶几乎一模一样,从而又证明纸槌瓶是宋汝窑器。

    此物完全符合宋汝窑瓷的各种特征,但施釉特厚,造型古拙,不像汝官窑器,可能是宋官汝窑建立前的产品,也可能叫东沟窑,所以我暂且叫它民汝窑器,如有不妥请指教纠正。

    (4)宋    民汝窑碗   口径15

    













    此碗腐蚀较严重,外壁有许多地方霉烂了,像疮疤,疮疤里面是灰白色粉末。但是用手掌按住它至发热,这样反复几天后,不少疮疤消失了,复原了,灰白色粉末也还原为釉了,只有一些大一点的疤痕仍未复原。整个碗也变得又熟又滋润了,质感像煮熟的瓜类。但未见泛红色。

    这又是一个宋代汝窑瓷器有“再生能力”,和会“起死回生”的铁证。

    (5)宋  钧窑《三》字刻款玫瑰紫出戟尊  口径15.5,高17.3

    












    从造型、釉色、蚯蚓走坭纹等,加上柔和的宝光,看上去好像蒙上一层厚厚的透明软塑胶,摸上去好像软绵绵,酷似触摸透明软质塑料管。熟旧感明显,无疑是宋代官钧窑玫瑰紫出戟尊。 

    (6)宋   钧窑《一》字刻款花囗玫瑰紫大碗    口径26.8  髙12.5  足径7.8 

    












    此碗质感手感釉色等与上述岀戟尊极其相似,只是蚯蚓走泥纹特别典型,和多了布满周身的后天成形的如脂如膏的乳白色物,这些都是证明它是时间久远的老东西。再结合釉子釉色手感质感和蚯蚓走坭纹等,就可以证明它是宋钧窑器。

    (7)宋   建窑油滴碗   口径17

    









    此物较大,周身油滴非常漂亮,十分稀罕。从我收藏和把玩过上十个建窑兔毫盏的经验来看,仅从手感软,光滑又留手,和质感熟,加上表面好像有一层膜,宝光强烈,在光照下能见到彩光等来判断,我就可以断定它是宋代真品。    

    有必要多说几句,宋建窑碗和盏等是最好玩的,手感质感光泽都是最漂亮的。捧在手上轻轻地抚摸着漂亮的建窑油滴碗或兔毫盏,一切烦恼很快就会被抛到九霄云外。所以我说:我靠做朩模飬家,靠看书養心,靠玩古陶瓷養命。

    (8)宋    吉州窑三木叶碗    口径16

   












    2016年11月30日佳士得拍卖的宋吉州窑一片木叶碗,成效价194万多元,我这个碗比它大,又三片叶,而且十分漂亮,价值几何?

    买回放置几个月后,仅用白毛巾擦拭几分钟,此碗马上变得滋润光滑,特别是内底釉厚处,特别光润,摸上去有点软,看上去像馬蹄糕,非常舒服。再参照我收藏的多件剪纸贴花碗,我就断定它是宋代真品,而且是十分难得的珍品。

    (9)宋——金    钧窑双系砵(?)   口径12.5  高11

   










    这是一件质感“熟”,手感“软”的标准器。如果多用手抚摸把玩,将会越来越“熟”,越来越“软” ,宝光越来越强。

    (10)元    钧窑炉   口径8.5   通高17

   

   
















    这也是一件质感“熟”,和手感“软”的标准器,也是“宝光” 好的典型器。

    (11)元    兽首三足炉    口径10.3    高9

   




    此炉土沁严重,购买时周身乳白色,看不岀是什么釉,光泽很弱。后来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盘摩把玩,乳白色马上变为土黄色,光可照人。这是一件手感、质感和宝光特好的器物,也是证明有些出土瓷器经过盘摩把玩会还原变色,和越玩越漂亮的例证。我为了留下证据,有些地方少摸或不摸它,让它保持乳白色。

    此炉虽小,却是我的心爱之物,捧在手上抚摸把玩,真像太热天喝了冷冻饮料一样的舒服。

    (12)元    青花釉里红斗笠碗   口径16.8   高6.2

   







    这也是一件证明古陶瓷经过抚摸把玩会越来越滋润,手感、质感、光泽越来越好的例证,时间不长的仿品是不可能有这种效果的。再结合纹饰和青花浓重处会下凹,和有浑散等来判断,它无疑是元代真品。

    (13)“大明万历年制”款五彩梅花形折沿盆  口径25,高5.3

    













    此盆15年前请著名古陶瓷鉴定专家看过,他说:“如果真,价值几百万,可惜是赝品。”但从造型、纹式、色彩、画工、底款、宝光、手感、陈旧感等各方面来判断,加上盘摩过的地方明显会变得滋润和有软的感觉,光滑又留手,我认为是万历官窑器真品。谁对谁错,请识者赐教。

    (14)“大明成化年制”款青花九龙纹大碗    口径20.5   高9

   
















    此碗10年前请过一批专家,包括北京来的三个专家看过,都说是赝品,甚至有的说是新仿的。但我不同意他们的结论,从纹饰、画工、青花呈色、底款、宝光、手感、质感,和越摸越光润等来判断,我认为是成化官窑真品,假不了。谁是谁非,请识者赐教。

    此碗虽然裂成七块,但没有缺失。如果是真品,经过修复,还是非常难得的好东西。

    (15)明初   龙泉窑刻花梅子青花口大盘   口径46.5

   







    我用白毛巾擦拭此盘口沿约10多分钟,再用手指抿,感觉越来越滋润,好像有点软,有点厚,既滑又留手。再结合造型、釉色、釉质、熟旧感等各方面来判断,我认为此盘是明初真品。八九年前有专家论证明初有龙泉官窑,我认为此盘可能就是官窑。

    (16)宋    耀州窑刻花执壶   口径4.3   通高17.6

   










    从造型、纹饰、釉色、刻工、手感软、质感熟、宝光好等各方面来判断,此执壶是宋代耀州窑真品无疑。

    (17)元    青花云龙纹罐    口径20    髙 27·5

   









    靑花色泽浓艳,色浓处有金属光泽,非常漂亮,有的会下凹,有的会浑散,是典型的进口料。再从标准的元代龙纹等的画法,及鸭蛋青釉和手感软而厚,光滑又留手等各方面来判断,它无疑是十分标准的元青花真品。可惜有条长长的裂纹,将罐分成两部分,价值大打折扣。不过拥有一件这样的元青花云龙纹大罐,也是人生幸事。

    (18)“大明宣德年制”款蓝釉地白釉花龙凤纹大碗   口径19髙8·8   足径7·6

    












    此碗釉面非常滋润,有桔皮纹。奇特是,碗身与圏足交界折角处,有一圈由汽泡组成的细白线,很是规整,像画的一样,红釉白花碗也是一样。再结合龙凤纹、底款、手感等来判断,我认为有可能是宣德官窑器。但由于我从未见过宣德蓝釉器实物,加上蓝釉又不是十分鲜艳,不像进口钴料,所以我不敢下结论,请识者赐教,不胜感激。

    (19)南宋    龙泉窑青釉折沿洗   口径13

    










    从制作精良、线条优美、釉质精细、青色純正淡雅、釉面滋润手感非常好等来判断,此洗是南宋龙泉窑精品。与2016年9月15日纽约佳士得拍卖成交的那件南宋龙泉折沿洗几乎一模一样,只是那件大了一点,口径14.5。

    (20)唐    青瓷褐斑执壶   口径7.2   高24

    







    从噐表流水纹可以看出,此壶埋藏于地下,含有钙等各种成份的泉水不断滴进壶里,再由壶口溢出不断流经器表,钙呀盐呀等分子或沁进釉里,或附着在釉表,经过上千年的浸溶积淀,整个器物表面大部分就变成了人工无法制造的,美丽绝伦的乳白色,“丑八戒”就变成了“大美人”。 这也是此物珍贵之所在。

    不管此物价值几何,但它是我的心爱之物,什么叫宝光,什么叫质感漂亮,什么叫手感舒服,什么叫色沁,什么叫釉变,等等等等,捧着此物都能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抚摸着它比大热天喝了冰冻饮料还要舒服百倍,我敢说任何珠宝都比不上。这也是一件研究古陶瓷后天会有诸多变化的不可多得的实物。

    注:

    拙文《也谈古陶瓷鉴定》里面介绍过的元青花梅瓶和唐代长沙窑执壶,本来这次想一并拿出来与大家分享,但由于堆着许多东西,不便搬动,故作罢。我还有不少藏品,如果有机会,下次再拿出来与大家分享。

    结束语

    (一)我认为收藏古董是一种文化活动,是一种艺术行为。要想藏出水平来,一定要刻苦学习,认真钻研,独立思考,敢于怀疑,敢于发现;

    (二)草里会藏珠,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问题在于你有没有水平,有没有眼光,有没有缘分,有没有胆量,――缘分很多都源自于胆量。我虽然反对魯莾,但我主张做人要有冒险精神,前怕狼后怕虎是成不了大事的。买了假东西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买回来后不认真研究,一直不長进,一直垃圾当宝贝;

    (三)几百年以上的古陶瓷,必然会老化,釉面或滋润,或有宝光,像镀了一层膜,或手感有点“软”,质感有点“熟”,用手指一抿,很多都会嘟嘟作响,有的还会产生粘性,擦拭久了有点粘手。有的釉里会变质,有的像云雾,有的像棉花,有的像豆腐花,等等等等。每一件古瓷器不可能都具配所有特征,但如果不具配几样主要特征,那就要小心是赝品了;

    (四)如果拿不出依据,说不清道理,千万别轻意下结论,说一声“看不懂,有待研究”不会丢人的,反而是做人应有的诚实。

    我有多件十年以上的藏品,上手不知多少次,至今仍不知真假,不知年代,不知窑口。

    你敢说真的或假的,你起码要说上几分钟的理由,或写篇短文进行论证,让人心服口服,无可辩驳。我反对不摆亊实,不讲道理的“惜言如金鉴定法。”

    总之,鉴定古陶瓷马虎不得,要让事实说话,不能信口开河,不能不懂装懂。文化修养也很重要,像我这样只读了六年半书,胸中墨无几滴的人,自学鉴定古陶瓷是很吃力的,难怪妻子经常骂我专買烂缸瓦。我建议有文化有能力的人收藏点老祖宗遗留下来的东西,莫让它遭到损毁,莫让人拿宝贝去做尿壶,………。

    黄廷楷   2017年6月18日完稿    这是一篇自认为很有价值的,专门硏究古陶瓷的文章,请放行,欢迎转载,欢迎交流经验。

    电话:0757-86335803    手机:13500254492

    笔者现年已超过78周岁了,玩古陶瓷和古玉器也超过30多年了,真可谓一生做木模,半世搞收藏,自认为应该算个“玩家”了。

    本老头前几年才学玩电脑,后来无意间发现2004年8月4日发表在《中国文物报》上的拙文《也谈古陶瓷鉴定》,被贴到网上去,而且得到不少文物刊物等的关注。为了答谢《中国文物报》社和有关专家及同好,特作此文,也作为《也谈古陶瓷鉴定》一文的补充。如有不妥之处,请前辈们指教。同时声明,我的藏品可转让,因为我搞收藏只买不卖,结果造成,家有不少宝,身上无几文,有意者请来电联系。

    由于父母生了我几粒艺术细胞,初二时就被选为兴宁县坭陂中学,包括高中部的美术组组长,自小就喜爱艺术。1983年起开始收藏古陶瓷、古玉器,节假日经常跑广州帶河路古董市㘯和佛山地摊。

    由于自己完全是个门外汉,加上只读了六年半书,胸中没有几滴墨水,仅靠看几本书就赤膊上阵,吃了不少亏,可能有些卖家暗暗嘲笑我是“慈善家”。但由于性格使然,和环境所迫,我一生做什么都是靠自学的,就是我的终身职业——铸造模具,都是靠自学的。加上自己特别勤奋,做事不怕困难和有始有终,1981年至2009年在佛山市环市镇办了一间木模厂,白天跟着工人上班,晚上就伏在台灯下看书和把玩研究藏品。三十几年来白毛巾就擦烂不止几十条,苦苦寻找人工难于甚至无法仿造的特征,长期超过深夜两点多才休息。

    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精力没有白费,我不但得到了不少好东西,也摸索出了一套既科学又简易可行的鉴定方法,即是通过盘摩把玩来验证真假的手段,现简述如下,(《也谈》里面谈过的有些就不再赘述了):

    第一、古陶瓷,特别是出土古陶瓷与古玉器有共性,经过盘摩、擦拭大都会变得油润光亮,有的放置一定时日后也会自动变得滋润光亮,甚至有的被腐蚀、变质、钙化了的釉子都会像古玉一样会还原,有的像脓疮一样突出的烂了的釉面都会平复,不留痕迹。釉色也会变深变艳,也会还原。宋代汝窑器有的就是这样的,有“再生能力” ,会“起死回生” ;

    第二、质感是鉴别真假的重要依据之一。凡是有几百年以上,特别是出土古瓷器,经过盘摩、擦拭,不但会变得油润光亮,还会变“熟”, 变“厚”,感觉有的像煮熟的瓜类,有的像马蹄糕。宋建窑、宋吉州窑、和宋元钧窑器等特别明显。有的盘摩、擦拭几分钟后马上就会变得又光又滑又腻又熟,光滑而又留手;

    第三、手感也十分重要,也是鉴别新老真假的重要依据之一。有的出土古瓷器,本身就像镀了一膜,摸上去非常舒服。有的经过盘摩、擦拭,很快就像镀了一层膜,摸上去像透明塑料软管一样有软和厚的感觉,有的还会产生粘性,好像会粘手。宋建窑器、宋吉州窑器、宋元钧窑器等最明显。时间不長的摸上去硬而薄,感觉明显不同;

    第四、黑釉器我从未发现过釉面有腐蚀的,但有的,如宋建窑胎体的吸水性特别强。我收藏有十几个宋建窑油滴碗、兔毫盏,大部分都是吸水的,声音低哑。我曾拿几个做试验,干时虽然木声,但较响,将其浸入清水中,几分钟后拿出抹干敲击,马上变哑,好像敲击杇木头;

    第五、2004年,我写作《也谈古陶瓷鉴定》一文时,由于自己收藏的高古瓷声音都是暗哑的,所以就说高古瓷声音都是暗哑的。后来发现不少宋定窑器,特别是宋耀州窑器和龙泉窑器等,声音都很清脆响亮,有的好像新的一样,特此更正,并向藏友们致歉。

    下面就以我的一部分藏品为例,谈一谈只有古陶瓷才有的某些特征,和我玩瓷的心得。由于我不是专家,只是个“玩家”,通过“玩”发现的东西和学到的知识,我敢说与专家的知识有所不同,有可能被人骂为“乱弹琴”,这也难怪,条件不同。很多专家鉴定瓷器都是带着手套的,珍贵的汝窑器可能一生都没有用手摸过,不像我们民间“玩家”,汝窑器可以随时捧着玩,可以做试验,想怎么摸就怎么摸,想怎么盘就怎么盘,所以我敢说我懂的他们不一定懂。

    (1)宋   汝窑盘   口径15.3(此盘与2016年6月12日澳门中信拍卖成交的汝窑盘几乎一模一样,该盘口径15)。

   


    












    此盘15年前买回来时,釉色粉青,有点发白,只有口沿釉薄处才能看到少许像蝉衣一样细小的斜片纹,几乎看不到气泡,也少有光泽。周身有许多细小的烂釉,淡黄色,像脓疮一样凸岀,但非常滋润,摸上去像有许多细砂粒。在陽光下会像桃花一样微微泛红。

    放置十多年后,釉色慢慢变青,有一点光泽,也有点滋润了。

    为了写作此文,20多天前拿出来把玩,用手抚摸,用手指抿,平均每天断断续续超过两小时,几天后颜色就变青了许多,接着像蝉衣一样细小的片纹不断显露,不久密密麻麻地布满全身。再经过不断来回抚摸,用手指不断地抿,布满全身像烂疤一样变质发黄的釉子也消失了许多,平复了,变成天青色了,同完好的釉表分不出了。釉里面像棉花一样发黄的物质也逐渐减少了,摸上去像砂粒一样的东西也不见了,不是脱落,而是平复,隐没了。气泡也多了不少,有些气泡里面也沁满了坭土,器表也光滑多了。为了留作证据,八字脚与器身交界处留点不盘它,现在摸上去仍有粗糙的东西凸出来。

    为了证明宋代汝窑瓷器腐蚀变质了的釉子经过盘摩后会复原,我有意将盘身上约10公分长的地方多加盘摩,几天后该处几乎接近复原,釉里星星点点黄白色的像棉花一样的东西几乎不见了,釉质通透多了,与其他地方明显不同,请见照片。

    经过十多天断断续续的盘摩把玩,这个器物虽然远未完全复原,釉里仍有无数星星点点黄白色的变了质的釉子,但这个器物已经变得光滑发亮,周身布满了蝉翅一样又细又密的片纹,很多是斜片纹,十分漂亮的天青色至豆青色的宋代汝窑盘就呈现在我的眼前了!虽然釉色还未恢复纯正,还帶有点灰色。

    宋代汝窑瓷器为什么会那么神奇,为什么会有“再生能力”?为什么能“起死回生”?我认为釉药里面可能含有玉,玉就有“再生能力”, 玉就能“起死回生”。我希望文博部门、陶瓷研究所等机构能重视我的研究,重视我的发现,能作更深入的研究。

    (2)宋   汝窑纸槌瓶   高23.3

    










    此瓶购于20年前,当时釉色淡粉青微微帶蓝白,由于釉表受腐蚀,手感粗糙,没有光泽,在陽光下能見到淡红色。

    与上述汝窑盘同时一齐盘摩把玩后,变化 、性质极其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很少见到开片和汽泡,及能见到周身布满星星点点的如脂如膏乳白色的物质,我认为这是后天成形的,而不是当年烧造岀来的。再经过多天的盘摩把玩,釉里慢慢出现许多像豆腐花一样一点点、一条条形状千变万化的,像翡翠一样半透明的翠绿色、淡绿色。

    我对盘口处多加盘摩把玩,不久出现像水线一样的翠绿,和大小不等的翠绿点。在15倍的放大镜下观察,周身都是深淡不等变化万千的绿色,和云雾一样的乳白、粉青色。香灰胎帶肉红色,也滋润了。

    其余参照上述汝窑盘。

    (3)宋   民汝窑板沿洗   口径17

    










    香灰胎带肉红色,与上述纸槌瓶的胎体一模一样,釉质釉色也很类似,请见照片。

    施釉很厚,在15倍放大镜下观察,釉表釉里好像很多杂质,有无数的形状千变万化的浅绿色、翠绿色、乳白色、褐色等物质布满全身,实质是釉子受到腐蚀后的“质变”。 同时洗的里外光泽明显不同,这就对了,因为在地下里面長期装满坭土和水等,受侵蝕较严重,所以手感和光泽都会比外面差。另外,口沿和圏足被腐蚀处为什么会变黑?只有台灯加放大镜的我是无法觧答的。

    在阳光下会像桃花一样微微泛红。

    其他特征与上述纸槌瓶几乎一模一样,从而又证明纸槌瓶是宋汝窑器。

    此物完全符合宋汝窑瓷的各种特征,但施釉特厚,造型古拙,不像汝官窑器,可能是宋官汝窑建立前的产品,也可能叫东沟窑,所以我暂且叫它民汝窑器,如有不妥请指教纠正。

    (4)宋    民汝窑碗   口径15

    













    此碗腐蚀较严重,外壁有许多地方霉烂了,像疮疤,疮疤里面是灰白色粉末。但是用手掌按住它至发热,这样反复几天后,不少疮疤消失了,复原了,灰白色粉末也还原为釉了,只有一些大一点的疤痕仍未复原。整个碗也变得又熟又滋润了,质感像煮熟的瓜类。但未见泛红色。

    这又是一个宋代汝窑瓷器有“再生能力”,和会“起死回生”的铁证。

    (5)宋  钧窑《三》字刻款玫瑰紫出戟尊  口径15.5,高17.3

    












    从造型、釉色、蚯蚓走坭纹等,加上柔和的宝光,看上去好像蒙上一层厚厚的透明软塑胶,摸上去好像软绵绵,酷似触摸透明软质塑料管。熟旧感明显,无疑是宋代官钧窑玫瑰紫出戟尊。 

    (6)宋   钧窑《一》字刻款花囗玫瑰紫大碗    口径26.8  髙12.5  足径7.8 

    












    此碗质感手感釉色等与上述岀戟尊极其相似,只是蚯蚓走泥纹特别典型,和多了布满周身的后天成形的如脂如膏的乳白色物,这些都是证明它是时间久远的老东西。再结合釉子釉色手感质感和蚯蚓走坭纹等,就可以证明它是宋钧窑器。

    (7)宋   建窑油滴碗   口径17

    









    此物较大,周身油滴非常漂亮,十分稀罕。从我收藏和把玩过上十个建窑兔毫盏的经验来看,仅从手感软,光滑又留手,和质感熟,加上表面好像有一层膜,宝光强烈,在光照下能见到彩光等来判断,我就可以断定它是宋代真品。    

    有必要多说几句,宋建窑碗和盏等是最好玩的,手感质感光泽都是最漂亮的。捧在手上轻轻地抚摸着漂亮的建窑油滴碗或兔毫盏,一切烦恼很快就会被抛到九霄云外。所以我说:我靠做朩模飬家,靠看书養心,靠玩古陶瓷養命。

    (8)宋    吉州窑三木叶碗    口径16

   












    2016年11月30日佳士得拍卖的宋吉州窑一片木叶碗,成效价194万多元,我这个碗比它大,又三片叶,而且十分漂亮,价值几何?

    买回放置几个月后,仅用白毛巾擦拭几分钟,此碗马上变得滋润光滑,特别是内底釉厚处,特别光润,摸上去有点软,看上去像馬蹄糕,非常舒服。再参照我收藏的多件剪纸贴花碗,我就断定它是宋代真品,而且是十分难得的珍品。

    (9)宋——金    钧窑双系砵(?)   口径12.5  高11

   










    这是一件质感“熟”,手感“软”的标准器。如果多用手抚摸把玩,将会越来越“熟”,越来越“软” ,宝光越来越强。

    (10)元    钧窑炉   口径8.5   通高17

   

   
















    这也是一件质感“熟”,和手感“软”的标准器,也是“宝光” 好的典型器。

    (11)元    兽首三足炉    口径10.3    高9

   




    此炉土沁严重,购买时周身乳白色,看不岀是什么釉,光泽很弱。后来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盘摩把玩,乳白色马上变为土黄色,光可照人。这是一件手感、质感和宝光特好的器物,也是证明有些出土瓷器经过盘摩把玩会还原变色,和越玩越漂亮的例证。我为了留下证据,有些地方少摸或不摸它,让它保持乳白色。

    此炉虽小,却是我的心爱之物,捧在手上抚摸把玩,真像太热天喝了冷冻饮料一样的舒服。

    (12)元    青花釉里红斗笠碗   口径16.8   高6.2

   







    这也是一件证明古陶瓷经过抚摸把玩会越来越滋润,手感、质感、光泽越来越好的例证,时间不长的仿品是不可能有这种效果的。再结合纹饰和青花浓重处会下凹,和有浑散等来判断,它无疑是元代真品。

    (13)“大明万历年制”款五彩梅花形折沿盆  口径25,高5.3

    













    此盆15年前请著名古陶瓷鉴定专家看过,他说:“如果真,价值几百万,可惜是赝品。”但从造型、纹式、色彩、画工、底款、宝光、手感、陈旧感等各方面来判断,加上盘摩过的地方明显会变得滋润和有软的感觉,光滑又留手,我认为是万历官窑器真品。谁对谁错,请识者赐教。

    (14)“大明成化年制”款青花九龙纹大碗    口径20.5   高9

   
















    此碗10年前请过一批专家,包括北京来的三个专家看过,都说是赝品,甚至有的说是新仿的。但我不同意他们的结论,从纹饰、画工、青花呈色、底款、宝光、手感、质感,和越摸越光润等来判断,我认为是成化官窑真品,假不了。谁是谁非,请识者赐教。

    此碗虽然裂成七块,但没有缺失。如果是真品,经过修复,还是非常难得的好东西。

    (15)明初   龙泉窑刻花梅子青花口大盘   口径46.5

   







    我用白毛巾擦拭此盘口沿约10多分钟,再用手指抿,感觉越来越滋润,好像有点软,有点厚,既滑又留手。再结合造型、釉色、釉质、熟旧感等各方面来判断,我认为此盘是明初真品。八九年前有专家论证明初有龙泉官窑,我认为此盘可能就是官窑。

    (16)宋    耀州窑刻花执壶   口径4.3   通高17.6

   










    从造型、纹饰、釉色、刻工、手感软、质感熟、宝光好等各方面来判断,此执壶是宋代耀州窑真品无疑。

    (17)元    青花云龙纹罐    口径20    髙 27·5

   









    靑花色泽浓艳,色浓处有金属光泽,非常漂亮,有的会下凹,有的会浑散,是典型的进口料。再从标准的元代龙纹等的画法,及鸭蛋青釉和手感软而厚,光滑又留手等各方面来判断,它无疑是十分标准的元青花真品。可惜有条长长的裂纹,将罐分成两部分,价值大打折扣。不过拥有一件这样的元青花云龙纹大罐,也是人生幸事。

    (18)“大明宣德年制”款蓝釉地白釉花龙凤纹大碗   口径19髙8·8   足径7·6

    












    此碗釉面非常滋润,有桔皮纹。奇特是,碗身与圏足交界折角处,有一圈由汽泡组成的细白线,很是规整,像画的一样,红釉白花碗也是一样。再结合龙凤纹、底款、手感等来判断,我认为有可能是宣德官窑器。但由于我从未见过宣德蓝釉器实物,加上蓝釉又不是十分鲜艳,不像进口钴料,所以我不敢下结论,请识者赐教,不胜感激。

    (19)南宋    龙泉窑青釉折沿洗   口径13

    










    从制作精良、线条优美、釉质精细、青色純正淡雅、釉面滋润手感非常好等来判断,此洗是南宋龙泉窑精品。与2016年9月15日纽约佳士得拍卖成交的那件南宋龙泉折沿洗几乎一模一样,只是那件大了一点,口径14.5。

    (20)唐    青瓷褐斑执壶   口径7.2   高24

    







    从噐表流水纹可以看出,此壶埋藏于地下,含有钙等各种成份的泉水不断滴进壶里,再由壶口溢出不断流经器表,钙呀盐呀等分子或沁进釉里,或附着在釉表,经过上千年的浸溶积淀,整个器物表面大部分就变成了人工无法制造的,美丽绝伦的乳白色,“丑八戒”就变成了“大美人”。 这也是此物珍贵之所在。

    不管此物价值几何,但它是我的心爱之物,什么叫宝光,什么叫质感漂亮,什么叫手感舒服,什么叫色沁,什么叫釉变,等等等等,捧着此物都能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抚摸着它比大热天喝了冰冻饮料还要舒服百倍,我敢说任何珠宝都比不上。这也是一件研究古陶瓷后天会有诸多变化的不可多得的实物。

    注:

    拙文《也谈古陶瓷鉴定》里面介绍过的元青花梅瓶和唐代长沙窑执壶,本来这次想一并拿出来与大家分享,但由于堆着许多东西,不便搬动,故作罢。我还有不少藏品,如果有机会,下次再拿出来与大家分享。

    结束语

    (一)我认为收藏古董是一种文化活动,是一种艺术行为。要想藏出水平来,一定要刻苦学习,认真钻研,独立思考,敢于怀疑,敢于发现;

    (二)草里会藏珠,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问题在于你有没有水平,有没有眼光,有没有缘分,有没有胆量,――缘分很多都源自于胆量。我虽然反对魯莾,但我主张做人要有冒险精神,前怕狼后怕虎是成不了大事的。买了假东西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买回来后不认真研究,一直不長进,一直垃圾当宝贝;

    (三)几百年以上的古陶瓷,必然会老化,釉面或滋润,或有宝光,像镀了一层膜,或手感有点“软”,质感有点“熟”,用手指一抿,很多都会嘟嘟作响,有的还会产生粘性,擦拭久了有点粘手。有的釉里会变质,有的像云雾,有的像棉花,有的像豆腐花,等等等等。每一件古瓷器不可能都具配所有特征,但如果不具配几样主要特征,那就要小心是赝品了;

    (四)如果拿不出依据,说不清道理,千万别轻意下结论,说一声“看不懂,有待研究”不会丢人的,反而是做人应有的诚实。

    我有多件十年以上的藏品,上手不知多少次,至今仍不知真假,不知年代,不知窑口。

    你敢说真的或假的,你起码要说上几分钟的理由,或写篇短文进行论证,让人心服口服,无可辩驳。我反对不摆亊实,不讲道理的“惜言如金鉴定法。”

    总之,鉴定古陶瓷马虎不得,要让事实说话,不能信口开河,不能不懂装懂。文化修养也很重要,像我这样只读了六年半书,胸中墨无几滴的人,自学鉴定古陶瓷是很吃力的,难怪妻子经常骂我专買烂缸瓦。我建议有文化有能力的人收藏点老祖宗遗留下来的东西,莫让它遭到损毁,莫让人拿宝贝去做尿壶,………。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上一篇: 汉奸走狗
下一篇: 鲁迅批判之五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