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自由行 //www.sinovision.net/?25052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6.26贤主忠信

已有 237 次阅读2019-3-16 13:01 |系统分类:文学| 贤主忠信 分享到微信

6.26贤主忠信

 

新编《论语》详解•六 师贤

侯工

 

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祗以异。’”(《论语·颜渊12.10》)

 

杨伯峻:子张问如何去提高品德,辨别迷惑。孔子道:“以忠诚信实为主,唯义是从,这就可以提高品德。爱一个人,希望他长寿;厌恶起来,恨不得他马上死去。既要他长寿,又要他短命,这便是迷惑。这样,的确对自己毫无好处,只是使人奇怪罢了。”

 

钱穆:子张问道:如何可算得崇德辨惑呀!先生说:存心主于忠信,又能闻到义的即迁而从之,这可算是崇德了。喜爱一人,便想要他生,厌恶了他,又想要他死。既要他生,又要他死,这可算是惑了。

 

详解:

 

如何正确对待孔学?目前学术界普遍存在两大错误:

 

将孔学与儒学捆绑在一起,言必称“孔儒”;

将孔子与孟子捆绑在一起,言必称“孔孟”。

 

——以上两条,鱼目混珠,伊于胡底?

 

类似的错误有将麻刻丝与裂佞捆绑在一起,将麻注意与裂注意捆绑在一起,为害特别严重。

 

将孔子与孟子捆绑在一起,目的是将孔子降格,将孔子的“道”学混同于孟子的“心”学。

 

孔子在1.13习分善恶》里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单纯从人性上讨论善恶,是纠缠不清的;只有通过实践检验,善恶才能清楚明了)。”

 

然而孟子背离了孔子的教导,标新立异提出“性善论”。

 

“性善论”是曾参《大学》里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人之德本明,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人本来的品德)。”的翻版。

 

曾参和孟子都认为,人在没有做任何事之前,就可断定人是善的;

 

与此相反,荀子提出“性恶论”,荀子认为,人在没有做任何事之前,就可断定人是恶的。

 

可见,曾参和孟子过了,荀子不及。过了和不及都不在道上,都不中庸。

 

在学术界长期存在“性善论”与“性恶论”两派的论战,是不会有结果的,就跟“矛”与“盾”的争论一样,谁也不能战胜谁,因为各执一词,有失偏颇。

 

将孔学与儒学捆绑在一起,目的是将孔学降格,以儒学核心“理”取代孔学核心“道”。

 

“道”是客观存在,“理”是主观认定。所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究竟谁有理?唯一办法是通过实践检验。

 

孔学主张客观检验,有利于约束君主,这是正确的;儒学主张主观认定,这表面上有利于君主随心所欲,但实际上纵容君主犯错,这是错误的。

 

1.42以道事君》章里,孔子指出子路和冉有俩不能以礼约束季康子,不配称为大臣。

 

冉有尚且为季氏敛财,被孔子斥责: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孟子将人性问题归结为心性问题,排除了人的实践性;儒学将主观认定取代实践检验。孟子和儒学在哲学上都犯了唯心先验的错误。

 

孔子和孔学坚持心物统一,既不唯心,也不唯物。

 

由上可见孔子和孔学的浩然正气,孟子与儒学望尘莫及。

 

子张问崇德辨惑

 

——崇德:提升品德;辨惑:辨别迷惑;

 

——子张曾经在初学时问过“干禄(求财富)”,这次问崇德辨惑,显然学业和品德大有长进。

 

——子张请教如何崇尚道德和辨别迷惑;

 

主忠信,徙义,崇德也

 

——主:最重要的最基本的;忠:从中从心,心于中道,心对道诚实;信:从人从言;人是指具有独立人格的人;言是指符合逻辑的道理,引申为对人讲信用,也就是遵守契约。

 

——徙:移动,走动,跟从,服从;义:真理;

 

——最重要的是做到对道诚实,遵守契约,服从真理,这样就可以提升品了;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爱:喜爱;之:一个人;欲:想;恶(wu4):厌恶;

 

——喜爱一个人的时候,就想他生,厌恶他的时候,又想他死;

 

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对同一个人,既想他生,又想他死,这样就是迷惑啊;

 

——根据下文,这里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气:当一个人有财富的时候,受到人们喜爱,希望他生;当一个人没有财富的时候,受到人们厌恶,希望他死。

 

诚不以富,亦祗以异

 

——这是《诗·小雅·我行其野》中的两句原诗本来写一个女子被丈夫所弃,在回娘家路上之所想。

 

——:其实;以;富:财:本意是双翼,引申为双重,也;异不同,另外的,祇:只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其实不是你嫌贫爱富,也只因你见异思迁。

 

——孔子因为子张曾经问过“干禄”,追求过财富,而今问崇德辨惑,境界提高不少,所以在这里引用这两句诗,联系上文,意思变成为:

 

——一个人的价值,的确不能用富来衡量,只用他与众不同的品德来判断

 

——这里同时解决了关于财富的迷惑

 

——弦外之音:孔子以此鼓励子张——有此问,大有长进,好啊!继续努力吧!

 

——以上属于开悟。

 

——杨师“这样,的确对自己毫无好处,只是使人奇怪罢了。“富”的解释不确切,是因为没有联系子张有关财富的“干禄”之问,这里孔子本意是要解决一般人“既欲其生,又欲其死”隐含的关于财富的迷惑。

 

——钱师认为这是错简,干脆不解释,那更是大谬矣。

 

本章孔子回答了子张关于崇德和辨惑的问题,阐明崇德是对道诚实,遵守契约,服从真理,辨惑是对一个人的价值,不能用他的财富来衡量,只用他的品德来判断——贤主忠信。

 

子张问崇德辨惑。

 

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祗以异。’”

 

白话文:

 

子张请教如何提升道德和辨别迷惑。

 

孔子说:最重要的是做到对道诚实,遵守契约,服从真理,这样就可以提升品了。喜爱一个人的时候,就想他生,厌恶他的时候,又想他死,对同一个人,他富有时想他生,贫穷时又想他死,这样就是迷惑啊。一个人的价值,的确不能用富来衡量,只用他与众不同的品德来判断’”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