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凉秋的个人空间 //www.sinovision.net/?55411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柳叶刀发文:膳食碳水化合物过多或过少均“缩短寿命”

已有 870 次阅读2018-8-20 21:24 分享到微信

屋主今天这篇短讯,主要针对人群如下:

  1. 通过各种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法减肥的朋友们,包括但不限于:生酮饮食、不吃或者很少吃米面豆类薯类且限制水果摄入、辟谷(绝食)……

  2. 酷爱并大量摄入各种以精细碳水化合物为主要营养素、不怎么吃非淀粉类蔬菜,特别是那些大量摄入含添加糖的加工食品和饮料的朋友们……

如果本篇的内容会对你脆弱的小心脏造成小小的伤害,请原谅我,毕竟,本文的初衷是希望你能与你爱的人们健康幸福到长长久久的。

高影响因子的世界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的Public Health刊上,发表了一篇前瞻性队列研究与荟萃分析,这篇文章给出了这样的结论:

  • 膳食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太多(高于70%)或太少(低于40%),都会缩短寿命!

  • 维持较长寿命最理想的比例,应该是在50%~55%之间(这恰好是各国膳食指南一直推荐的摄入比例)。

  • 用动物来源的脂肪或蛋白质(主要是禽畜肉)替代碳水化合物,会增高死亡率;用植物来源的脂肪或蛋白质替代碳水化合物,能从一定程度上降低死亡率。

2018.8.17,Lancet Public Health

其实,这个结论的得出还挺戏剧性的:

  1. 研究团队最初只是在一项针对15428名美国居民(年龄在45-64岁之间)动脉粥样硬化发生风险的研究(ARIC)中发现:饮食中碳水化合物供能比例与全因死亡率之间的关系是“非线性的”,也就是说,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增高与全因死亡率增高不是“你涨我就一定涨”的关系。

  2. 严谨而较真的研究者们为了搞清楚这二者之间究竟是个怎样的关联,额外找来了7项跨国前瞻性研究的数据,连同ARIC研究数据一同进行了荟萃分析,最终得出了这个40%与70%的结论,即: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比例与全因死亡率之间呈U型关系。

  3. 不仅如此,研究者们还顺带分析了一下:如果用动物或植物来源的脂肪和蛋白质来替代碳水化合物,会不会对全因死亡率有影响或改变?结果发现:如果用动物来源的脂肪和蛋白质(主要是禽畜肉)来替代碳水化合物,死亡率会增加;相反,如果用植物来源的脂肪和蛋白质(比如全谷类、蔬菜、豆制品、坚果、花生等)来替代,死亡率会下降。

什么是“全因死亡率”?

全因死亡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各种原因导致的总死亡人数与该人群同期平均人口数之比。

啪!这一组结论,狠狠打了那些夸张鼓吹低/极低碳水化合物饮食者一记耳光!特别是那些天天怂恿大家吃肉吃肉吃肉、不让吃粮食的自媒体或组织们——这些伪科学传播者们,一部分是因为真的无知、或者对营养学只是一知半解,却又非常热心肠。而另一部分,绝对是居心叵测!貌似为你好(帮你减肥),背后的目的,只有两个字:利益!要么骗你买他的产品,要么骗你花钱听他胡说,甚至还有骗你帮他发展下线的(以直销为名义进行非法传销)。不仅如此,他们还要指名点姓地让你千万不要相信主流权威组织团体或某某某专家,同时严词抨击各国膳食指南的”没人性、不科学“,采用各种话术和手段变着法地让你相信:只有不吃主食只有疯狂吃肉,才是你不二的活路……

请擦亮双眼!!!

碳水化合物,从来都没有错,毕竟,人类大脑只能利用一种碳水化合物——葡萄糖来供能,且人类大脑的能量需求,占人体总能量需求的20~25%之多。一旦饮食中碳水化合物的量不能满足身体各器官系统对糖的需求,就需要动用我们的脂肪和蛋白质“拐弯抹角”地通过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化学途径来制造糖,而这些复杂的代谢途径,往往同时制造出不必要的废物+增加其它营养素的消耗,因此会给身体带来额外的负担和不必要的麻烦。

很多人希望通过限制饮食中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来减肥,而低碳水化合物饮食也确实显示出了它“快速”的减重优势。然而,医学和营养学的治疗,永远都是要以权衡利弊为基础原则,如果利大于弊,我们就去做,如果短期的利是以长期的弊为代价的,我们就必须理智客观地说“不”!

更何况,已经有大量的、基于不同研究方法的人群研究,得出了一个共同结论:就减重而言,低/极低碳水化合物并没有长期的减重优势,换句话说,并没有比其它更科学和安全的减重方法(比如健康低脂饮食、地中海饮食等)更有效,且健康隐患很大。

只有一些特殊疾病需要对碳水化合物进行一定程度的限制(比如难治性癫痫),但一定要在专业医疗团队的监督指导下,才可以借助特殊饮食进行治疗。

回到这篇研究,作者团队在讨论环节,提到了一件值得我们国人关注的事儿:

  • 欧美人群更容易出现碳水化合物摄入低于40%的供能比情况,多因为动物性食物进食量大、蔬菜水果进食量不足,进而可能诱导炎性途径、生理老化、氧化压力。

  • 亚洲人群更容易出现碳水化合物摄入高于70%供能比的情况,虽然亚洲人的植物性食物摄入量明显高于欧美,但谷类中精米精面占主体(特别是一些欠发达地区),长期下来更容易发展出高血糖负荷,导致负面的代谢后果。(这里屋主插一句嘴,亚洲人的高血糖负荷问题与人种和遗传有较大的相关性,不是单靠简单“吃出来”的)

至于碳水化合物都从哪儿来?回顾屋主在本篇前半部分提到的这篇:多吃主食死得快?《柳叶刀》最新研究打了膳食指南的脸?,就知道了。

行了,该说的已经基本上说明白了,如果你依旧要任性地长期“生酮饮食”、或者长期低碳水化合物,而不顾脑子会变笨肾脏会不堪重负;或者,你是另一个极端,不管不顾,就是要用大量的精米精面和甜点饮料来满足大脑的“糖瘾”,就是不认真吃非淀粉类蔬菜(各种叶菜、瓜茄类等)——你的人生你做主,反正为未来健康结局买单的是你自己,而不是别人…

屋主老阿姨尽力了!

遂谦碎碎念

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好好运动。听膳食指南的话,做正常人该做的事儿。

另:最近开始练拳击了,深觉不仅要跑得快,还要有防守能力——舌头抹毒太多,这样不好。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