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辉山兰狐的个人空间 //www.sinovision.net/?567412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点面靥——狐说古代妇女的面饰之三

热度 1已有 2687 次阅读2019-3-29 19:57 |系统分类:女性世界分享到微信

       面靥就是面颊上的酒涡,成语笑靥如花,就指的是美女笑的时候,那酒涡的形态同花朵一样迷人。虽然不是人人天生就有酒涡,这并不妨碍造出一对来。古代妇女的面靥就是涂于酒涡处的一种妆饰,也称妆靥

    面靥更古老的名称本来叫(也即)。这有汉刘熙的《释名·释首饰》为证:以丹注面曰的的,灼也。丹就是朱红色的染料,在脸上“注的”就是指用朱红颜色点在脸上。这一装饰最初不过是用作妇女月事来潮的标记,古代天子诸侯宫内有许多后妃,当某一后妃月事来临,不能接受帝王御事而又不便启齿时,只要于面部点,女史(负责安排后妃与帝王伺寝的主管)见之便不列其名。久而久之,后妃宫人及舞姬发现面部点有助于美容,于是就打破月事界限而随时着的初衷信息功能便慢慢被美容功能所代替,以至传于民间。中国古代妇女的聪明才智难以在其他方面得到展现,但在美容方面却敢于大胆创新,这也算是一种功利主义的发明。晋代傅玄《镜赋》中说:点双的以发姿。说的是面孔上点的双的左右对称,颇能增进妇人的媚态。

        面靥通常用胭脂点染,而胭脂据说是匈奴妇女的发明,匈奴王后喜用胭脂化妆的缘故,匈奴的王后就名曰焉支与胭脂同音,可见胭脂一词属于外来语词汇。古匈奴歌有云:亡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说得就是匈奴人被汉军击败后,失掉了焉支山,而焉支山正因为盛产胭脂而得名,失掉了焉支山,匈奴妇女也就失去了化妆品的产地,于是匈奴妇女就不能使用化妆品了,也就不漂亮了。

        也有的面靥像花钿一样,用金箔、翠羽等物剪裁粘贴而成。其具体形状,在盛唐以前,一般均为黄豆般的两个圆点,如元稹《恨妆成》诗当面施圆靥,就指的这种式样。到唐中后期,面靥的涂施范围有所扩大,而且式样也更加丰富多采,有的形如钱币,称为钱点;有的状似杏桃,名曰杏靥;华丽的还要在原面靥周围,饰以花卉,俗谓花靥,其图案不一定施于酒涡处,而靠近鼻翼两侧,比原来部位稍高。晚唐五代时,由于经济、政治诸方面的原因,妇女的服装形制变得趋于拘谨与保守,但面饰之风却有增无敛,面靥的式样愈益繁缛,除传统的圆点、花卉形外,还增加了鸟兽图样,有的甚至把这种花纹贴得满脸都是,简直就是大花脸。五代后蜀欧阳炯《女冠子》词:薄妆桃脸,满面纵横花靥。说的就是这种情况,所以现代中外男女球迷看球时在脸上涂上国旗等图案,若寻根问祖的话,其源头就在中国。

        宋以后,面靥之风逐渐消失,那是因为古代中国妇女的化装艺术进入了更高级的境界的缘故。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1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