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王博谈美加的个人空间 //www.sinovision.net/?57429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张扣扣之死,是中国文化之死

已有 471 次阅读2019-7-19 19:38 |系统分类:杂谈| 张扣扣 分享到微信

我连着两天写了关于人性与法的文章,一个讲张扣扣,一个讲章莹颖,有很多人看,更重要的是,有人愿意讨论。

当年鲁迅先生感慨中国人的无知和冷漠,描述了一个典型的场景,在革命烈士被砍头的地方,一群人默默地站着围观,等人被杀了,又有人用馒头去沾烈士的鲜血。所以,不怕有不同的意见,怕的是冷漠。有人关心,愿意认真讨论,才能进步,才有希望。

我讲“公道自在人心”,因为“正义”的 “义”,指的是人们心中既有的道德标准,所以一个案件的判决,是否符合了“正义” 或者“公正”,从当事者个人来讲,要看他心中认定的那个“正义”是什么,而从整个社会的层面上讲,则要看这些人群具备了什么样的道德品质。这是不是有点像看一出戏?好还是不好,绝对不仅仅是戏本身的问题,还有观众鉴赏能力的问题。而对人民道德素质负有教化责任的,是国家。

在中国北宋时代,武松杀了奸夫淫妇西门庆和潘金莲,替哥哥报仇,虽死不辞,他心中的“正义”得到平衡,这个社会的总体道德认知也充分理解他的行为,而代表政府的官僚衙门也能够很好地平衡“法”与“义”的关系,所以武松杀人案得到了一个“皆大欢喜”的结果。

张扣扣他杀人,也是虽死不辞,相信他心中的“正义”得到平衡,但是这个社会对他的评判却充满了矛盾,而代表政府的法律体系也无法有效地平衡“法”与“义”的关系,所以张扣扣杀人案,没有得到一个“皆大欢喜”的结果。

因为张扣扣的“义”还是武松的“义”,现代中国社会主流大众的“义”,也还是一千年前的北宋人民的“义”,只是国家的“法”却“进步”到现代去了,这样一种极端错位的状况,怎么会不让张扣扣的案件变成一个“大悲剧”?

前面讲,对民众的教化,是国家的责任,国家在现代化,人民群众也一定要现代化。我年轻的时候曾经觉得中国提出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很了不起,后来慢慢地觉得很成问题,完全是个现代版的洋务运动,因为这个提法,和洋务运动一样,也是只管手段,不管内容,这个内容就是“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尤其是人的思想的现代化是个复杂的问题,而且对于有些中国人来说,实在是太敏感了,敏感到死,我也就不谈了。

如果,今天的中国,民众的“义”还是北宋的“义”,国家的“法”还是基于这个“义”之上的“法”,张扣扣就是武松,不会死;如果今天的中国,民众的“义”是现代的“义”,是建立在民主和自由之上的“义”,国家的“法”是基于现代“义”之上的“法”,张扣扣则根本就不会成为武松,也不用成为武松,所以也不会“死”。

现在他死了,代表着中国文化,在某种意义上,死了。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