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laowantong203的个人空间 //www.sinovision.net/?149806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触碰文革】 五七干校

已有 974 次阅读2018-6-18 12:51 |个人分类:杂文|系统分类:时政资讯分享到微信

【触碰文革】  五七干校

【触碰文革】  五七干校_图1-1

       五七干校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全国各地根据毛主席五七指示兴办的农场,是集中管理未“解放”的各级领导干部和科研文教部门知识分子们学习劳动思想教育的机构。1966年5月7日,毛泽东看了总后勤部的一个报告后给林彪写了一封信,在这封后来被称为五七指示的信中,毛泽东要求各地各行业都要办成一个大学校。“学政治,学军事,学文化,又能从事农副业生产,又能办一些中小工厂,生产自己需要的若干产品和国家等价交换的产品”。同时要求这个大学校又能从事群众工作,又要随时参加批判资产阶级的文化革命斗争。中共中央向全党转发了这封信。
       1968年,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根据有很多老干部没有获得“解放”,没有什么可做的事情,又不能出来工作,对他们的安置成为了一个很大的问题。于是准备将一批老干部集中安排到一个农场,保留工资待遇,让他们在一起参加生产劳动,同时改造自己。经过认真的考察选址,最后选定在我的家乡--黑龙江省庆安县柳河农场。
柳河农场距离庆安县城35公里左右,在县城的东南方向。那里自然资源很好,有土地、山林、河流、水库、房舍等等基本条件。1968年5月7日,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将柳河干校正式命名为“柳河五七干校”,成为中国当时第一个以此命名的干校。第一批干部获得安置以后,开始进行房屋扩建,开荒种树,开办工厂,养殖种地,一是解决了生活的基本需要,同时又为大批安置创造了物质条件。后来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将柳河五七干校的情况向中央做了汇报,受到毛泽东首肯并在全国推广。提出除老弱病残者外,广大干部都应下放劳动,重新学习,实现机关革命化。于是,全国各地包括中央机关纷纷仿效,五七干校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
       我的一个吕姓姐夫和我爸爸,都曾在柳河五七干校工作过很长一段时间。他们被聘为农民师傅,与省城来的大干部们一起生活工作。我爸爸是木匠,有很不错的手艺。我的姐夫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种地的行家。而这些正是这些干部们和专家教授的“短腿”。据爸爸讲,这些大干部没有什么架子,都是平易近人,也显得和蔼可亲,和他们在一起无拘无束的,相处的很好。
       五七干校实行准军事化管理,组建连排班的建制。按照农业、林业、养殖、建设、副业等划分连队。作息时间的安排都是仿照军队的管理,出工收工学习开会都有统一的部署。干校学员统称为“五七战士”,不准称呼官衔。原黑龙江省省委书记杨易辰曾经在这里喂猪挑水,省总工会主席温熔洗“重操旧业”,拿起放羊鞭,当起了羊倌儿。他们的“事迹”曾经在当时被广为传播。这些曾经的大官、教授、专家们,平时养尊处优,脱离群众,高高在上,肩不能担担,手不能提篮,甚至五谷不分,而一旦到了这里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以后,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一下子体会到了工农兵的艰苦辛劳,拉近了与工农兵的感情。他们与当地的贫下中农打成一片,一手老茧,一身臭汗,同吃同住同劳动,官气娇气盛气一扫而光。现在有的人把五七干校说成是劳动改造干部的“牛棚”,说成是人间地狱。那么,作为人民的公仆,这样的改造有什么不好吗?当然我们并不是说五七干校的做法都是正确的,起码它不是完全错误的。
       斗转星移,时移世易。作为一段历史,五七干校早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1979年国务院发出文件,停办五七干校。五七干校从此大都已经改作它用或者成为了一片废墟。可喜的是,我国第一个五七干校---黑龙江省庆安柳河五七干校的原址仍保存完好,并且建立了“柳河五七干校历史博物馆”,馆内保留下来很多当年珍贵的“历史文物”。现在黑龙江省在进行群众路线教育时,还有的地方党委组织干部参观学习,感受我党当年群众路线教育的那所最好的”课堂“。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