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纽约堂叔的个人空间 //www.sinovision.net/?254272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音乐随笔(56):中国戏剧男高音张积民的五个第一

已有 12488 次阅读2018-4-24 10:37 |个人分类:地沟油文学|系统分类:文学分享到微信




音乐随笔(56):中国戏剧男高音张积民的五个第一

             纽约堂叔   顾希波 *


音乐随笔(56):中国戏剧男高音张积民的五个第一_图1-1

张积民近照

范竟马 《20世纪伟大男高音歌唱家》讲座中,列举了从20世纪初的卡鲁索,吉利,到中期的科莱里,莫纳科和斯苔芳诺以至三大男高音组合的帕瓦罗蒂,多明戈,卡雷拉斯和晚些时候的波切利等17人,全部来自欧洲,其中大部分是意大利歌唱家。

出于好奇,我们也梳理了一下建国以来所有上世纪四十年代中以前出生,在中国家喻户晓的男高音歌唱家。他们是:
李双江(1939),代表作《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吴雁泽(1940),代表作《草原之夜》;蒋大为(1947),《桃花盛开的地方》;程志(1946),《在银色月光下》;克里木(1940),《阿拉木汗》;张积民(1945),歌剧《托斯卡》;关贵敏(1946),《那就是我》;有更年长一些的胡松华(1931),《赞歌》;李光曦(1929),《饮酒歌》;姜嘉锵(1925),《枫桥夜泊》;以及已经作古的朱崇懋(1922),《施在银色的月光下》;施鸿鄂(1934),《松花江上》;郭颂(1931),《乌苏里船歌》;张振富(1940),《祖国一片新面貌》;何纪光(1939),《挑担茶叶上北京》;吕文科(1930),《克拉玛依之歌》;臧玉琰(1923),《草原之夜》;楼乾贵(1923),《在遥远的地方》;贾世骏(1930),《长征组歌》等19人。

男高音歌唱家是声乐艺术的瑰宝,他们的声音宽大抒情,华丽高亢。理论上可以成材的男高音不少,但现实中却并非如此。从遗传学范畴来说,中国也是盛产男高音的国度,但为什么男高音的产量如此稀少,那是因为男高音技术上要求太高,他们的训练就像走钢丝一样,总是处于非常脆弱的状态。当然,我们也要看到,近几十年,中国的声乐教育有了长足的进步,因此合格的男高音已经不再稀缺。但在半个世纪以前,找到一个优秀的男高音苗子,几乎可以用“如获至宝”来形容。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年长的优秀男高音只有这区区19个人的原因。

歌剧理论常常把男高音分成以下四类:
轻型抒情男高音,也称抒情花腔男高音或罗西尼男高音。他们往往具有青年男子戏谑花腔的音色。在一些较早前浪漫主义作曲家罗西尼,多尼采蒂等人的作品中较常见,如罗西尼《塞尔维亚的理发师》中的伯爵;

抒情男高音。适合于剧中的王子,诗人,青年知识分子等角色。他的音色更为柔和唯美,如普契尼《波西米亚人》中的鲁道夫和莫扎特《魔笛》中的王子;

戏剧男高音。对戏剧男高音要求各个声部的音色更为醇厚饱满和较宽的音域,如威尔第《游吟诗人》中的曼尼可和《奥瑟罗》中的奥瑟罗;

强力男高音,也称作英雄男高音或瓦格纳男高音。他们强调男主角具有更多男性气质和壮美以便用宏大有力的乐音将戏剧情节推向高潮以及让乐音穿过瓦格纳庞大的管弦乐队。如瓦格纳《唐豪瑟》中的唐豪瑟,威尔第《阿依达》中的拉达梅斯以及普契尼《托斯卡》中的卡瓦拉杜多西。

歌剧是人类表演艺术之集大成者,也是声乐艺术的最高形式。所以,对歌剧演员特别是主要演员来说,至少还要具备以下条件:
1,因为用多种语言演唱,必须具备较高的语言才能;2,一个歌剧主角需要在两到三个小时中不停地演唱,必须具备强健的体魄和坚韧的心理素质;3,较高的戏剧表演天赋;4,端正无暇的舞台形象;5,技术上,一支咏叹调常常要唱5-6分钟以上,同时在几个小时的连续演唱中,主角演员必须小心翼翼地控制他的行腔分布,否则很容易在后期失声。以上种种,决定了对歌剧演员特别是主角演员的挑选和训练。

音乐随笔(56):中国戏剧男高音张积民的五个第一_图1-2

张积民在欧洲


我们也顺便研究了,在上面提到的中国老一辈男高音歌唱家中,大概只有三位有过系统,连续和长期的歌剧舞台经历

,他们是施鸿鄂,李光曦和张积民。

我们发现,其中的军旅歌唱家张积民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运用意大利原文演出了普契尼的三大作品之一的《托斯卡》。在遍访上世纪的所有中国歌剧资料以后,我们认定,张积民应该就是中国最早在歌剧领域“吃螃蟹”的那个人。这里的“螃蟹”,就是意大利原文歌剧。

估计60岁以上的中国人比较清楚,中国歌剧的最高艺术机构---中国歌剧院在上世纪50年代中成立以来,举凡外国歌剧的演出无一例外是用中文演唱的。不像现在胡同里的大妈都在用意大利原文唱歌剧咏叹调。大约在80年代晚期,用西洋原文演唱的外国歌剧才开始出现在中国的歌剧舞台,这得益于中央音乐学院声歌系的学生开始走向舞台。

带着这样巨大的的好奇,也出于对30多年来中国歌剧发展脉络的探究,我们辗转找到了已经退休张积民先生。

今年五月的一天,我们驱车来到张积民新街口的家中。

30年前也常来新街口总政文工团大院玩。今天的文工团大院已经面目全非,原来的大操场不见了,代之以密集的楼房,使得首都这个著名的“大院”看上去格外拥挤。

张积民今年刚刚七十有二。头发有点花白的他穿着一件绿色T恤衫,却没有掩盖他那魁梧矫健的外形。俊朗的五官,挺直的腰背,阔大的胸膛,短而硕壮的颈脖,如此轩昂的军人气质不禁令我们暗暗地思忖,张积民是不是和传说中的意大利英雄戏剧男高音莫纳科属于同一生理“品类”啊。

我们说,张老师,我们可是生平第一次和一位拥有共和国文职将军资历的人物坐在一起啊,这时,略带严肃的张积民现出了和祥的微笑。

我们先是谈到总政文工团共同熟悉的一些老人旧事,如老部长陈其通;当时总政文化部创作组的老人张光年,马可,丁毅,张鲁,唐其竟;女高音歌唱家张越男;建国以来的第一部民族歌剧《柯山红日》等,话匣子就此打开。

张积民出生在中国歌唱家之乡辽宁省的一个普通家庭,他和千千万万中国普通老百姓一样,有过吃糠咽菜的苦涩经历。张积民1963年入伍,曾经是一名活跃的基层文艺战士。可是,正如张积民自己慨叹的,不知道前世修了什么缘,在那无数家庭都处于动荡不安的年代,他却奇迹般地从一个小兵被“直升机”送到了中国文艺的最高机构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工团,当上了一名光荣的职业文艺兵,每天的工作除了唱歌还是唱歌。聪明的朋友一定可以猜到,张积民的歌唱天赋成全了他。

1980年,命运再一次眷顾了张积民,35岁的他又被选拔到中央音乐学院歌剧系深造,拜师著名声乐教育家王福增先生,接受了全面的音乐文化培养。

从那时开始,张积民便成就了中国歌剧事业和歌剧演员的许多个第一。下面就是我们系统整理的“戏剧男高音歌唱家张积民中国歌剧第一”的故事。

张积民在中央音乐学院上的是干部训练班,同时在这个班级的同学有程志,傅海静,梁宁,殷秀梅等。三年后的毕业音乐会系里决定出演两部歌剧:中国歌剧《伤逝》和意大利歌剧《茶花女》。当时系里打算让张积民出演伤逝男一号。有点东北倔头的张积民便提出,我已经在总政演过许多中国歌剧啦,让我演一回外国歌剧吧。系里最终也居然同意了他的请求,指定他出演男一号阿弗雷德。这样,张积民便成为中央音乐学院有史以来第一个出演意大利歌剧的在校学生。

音乐随笔(56):中国戏剧男高音张积民的五个第一_图1-3

 张积民出演《托斯卡》

第二个第一是,张积民是第一个客串京剧的男高音歌唱演员。那是在文革中期,北京的一些文艺团体纷纷出演京剧革命样板戏,总政文工团也不例外。歌剧团决定让张积民参与《海港》的演出,扮演第一男主角高志扬。张积民跑到上海京剧院学了一个月,就把高志扬拿下了。

海港中高志扬的咏叹调《满怀豪情》即使对京剧演员也有相当的难度。这个有着12个唱句的超长唱段从导板--回龙--原板--快板快速变换,在第一句”满怀豪情”的开始就出现极高音b2和d3处反复跳跃,这无疑对一个尚属隔行的歌唱演员的高音技巧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可笑的是,当时和张积民同时出演的一位戏剧学校毕业的“高志扬”因为无法正常唱出这句,剧院方面只好由张积民在后台做“替唱”,开创了戏曲舞台无可奈何假唱的先例。

成功出演《海港》以后,张积民又再接再厉在京剧《杜鹃山》中扮演男一号英雄人物雷钢。这也是一个难度很大的剧目,对演员唱功有特殊要求,必须具备宽厚、雄浑的嗓音,同时要有熟练的唱、念、做、打基本功。张积民较好的完成了上述两部京剧的演出任务,得到了观众的认可和京剧,歌剧界前辈们的好评。

海港和杜鹃山中的张积民也是用京剧铜锤花脸来印证“中国京剧花脸声腔就是典型的意大利美声”(意大利著名男高音贝吉语)的第一人。因此这可以说张积民在上述两部京剧中一共创造了两个中国第一。

第三个还是发生在音乐学院。1981年,学院请来了世界十大女高音之一的美国歌唱家希尔斯。希尔斯听了张积民的演唱非常满意,称赞他不但有一副意大利男高音的嗓子,也有一个意大利男高音的脖子。一次,在听了张积民的意大利语歌剧咏叹调演唱以后,她甚至说,“闭上眼睛都是意大利歌剧演员的感觉。如果我没有看见人而只听你的声音,还以为是一个意大利男高音在唱呢”。从此,中国第一个“意大利脖子”张积民的绰号就传开啦。希尔斯回到美国以后,在《纽约时报》著文,称赞中国的男高音简直是“来自东方的威胁”。另一位意大利著名男高音歌唱家贝吉说张积民的头腔共鸣很好,具有典型的戏剧男高音的潜质,风格接近意大利英雄男高音歌唱家莫纳科。希尔斯和贝吉的鼓励为张积民后来成功出演《托斯卡》增加了无比的信心。

这就顺势说到张积民的第四个第一了。1989年,回到总政歌剧院的张积民接到任务,参与公演意大利歌剧《托斯卡》。不像83年的毕业公演,那次唱的是
中文,时代不一样了,这次要求用意大利原文演唱。

总政歌剧院方面也是第一次排演意大利原文歌剧,为保险起见,特地请来了中国歌剧院的男高音L君和Z君来助阵。

都说“外来的和尚会念经”,总政歌剧院的领导也不例外。这次托斯卡男主角卡瓦拉多西的ABC角色排名顺序是L,Z和张积民。不料,第一次试唱,L和Z都败下阵来,高音纷纷破裂。剧院领导只好把张积民请来。事实证明,那个“会念经的和尚”恰恰就在自家后院里。当张积民用熟练的意大利语轻松地把卡瓦拉杜西《奇妙的和谐》和《星光灿烂》等几个高难度咏叹调顺利地拿下来的时候,盘古开天以来中国的第一部用意大利语演唱的歌剧音乐会--《托斯卡》诞生了。

托斯卡是普契尼三部写实主义歌剧中难度最高的一部。上面说过,普契尼在他的这部作品中设计的男主角是一个大号英雄男高音,如主要唱段之一第三幕的《星光灿烂》情绪激昂,戏剧冲突进入火一般的高潮,是一支搅动人心,令让大部分戏剧男高音望而生畏的作品。

剧中的男高音咏叹调《星光灿烂》是这样的:卡瓦拉多西在士兵的解押下出场。下士把执行死刑的文件交给了狱卒,意味到自己将被处死的画家把他的戒指交给狱卒,并请求写一封遗书。卡瓦拉多西一边写信,一边陷入回忆,于是唱出著名的咏叹调《星光灿烂》。在热情的行板,B小调,3/4拍子上,他唱道“星光正灿烂,大地飘香,花园的门吱吱地响了,踏着沙土的脚步如此轻盈,悄悄走进来的人儿,很快就投入我的怀抱。。。”,继而进入高潮“啊!美丽的容貌”时,泣不成声。

我们曾经在一个音乐网站上看到,有一次帕瓦罗蒂在歌剧现场演唱到《星光灿烂》时,他那悠扬高亢而抒情的高音演绎得到了现观众经久不息的鼓掌和欢呼,盛情之中无奈的帕瓦罗蒂只好破例重唱一次来满足激动的观众,这种场面在欧洲歌剧史上亦属罕见。

一位澳大利亚歌剧评论家看了张积民的托斯卡以后,在《中国日报》(英文)著文,说张积民的卡瓦拉多西比意大利还意大利,他在高难度“奇妙的和谐”和“星光灿烂”的演唱中展示了中国歌唱家天才的戏剧男高音水平。正是张积民在中国的歌剧舞台上空前完美地诠释了这出经典意大利语歌剧,因此当仁不让地成为中国第一个吃“意大利螃蟹”的国产戏剧男高音歌唱家。

由于张积民在《托斯卡》中的优异表现,他被授予中国国家最高戏剧奖--第七届梅花奖。

第五个第一是张积民在中国第一部大型历史歌剧《屈原》里的表现。这部穷作曲家施光南20年呕心沥血完成的歌剧要求一个大号戏剧男高音来扮演壮士仆夫。为此,施光南写信给总政歌剧院,建议仆夫一角由张积民来出演。

当时施光南的考量是有理由的。仆夫的唱段虽然不多,却因难度高而十分精彩。在第六场仆夫的咏叹调《我的怒火燃烧》中有一个极高音d3以及后面的一个优美,轻松而坚定的4拍b2拖腔。在二,三十年前的中国音坛,能够轻松唱好b2的男高音是在是少而又少,更不要提那个令人胆战心惊的d3啦。

在张积民几十年的歌剧生涯中,曾经在20多部中国新老民族歌剧中担纲,如1976年的《狂飙曲》,1979年的《傲蕾一兰》,1987年的《特区回旋曲》等作品中出演男一号以及在《火红的木棉花》,《两代风流》担任重要角色,塑造了诸多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举办过各种类型的音乐会及演唱会,为国内外观众演出共千场以上。除了戏剧梅花奖,他的《狂飙曲》也曾经获得全军和全国歌剧表演的优秀奖。这些都无不奠定了他中国民族歌剧第一男高音的形象。

当然还有一些大大小小的不为人知的“第一”。张积民笑着对我们说,刚到歌剧院时,醉迷歌唱至深,除了偷偷向老同事学习,下乡演出时,见到牛哞鸡鸣,也都痴痴地学。我们也跟着笑了起来:想想多少亿年以前,人和动物之间彼此彼此,所以歌唱家当然也有深陷动物情结的时候。

历史文献告诉我们,许多中外男高音在五,六十岁便退出演艺舞台,而退休后的张积民不但保持他频繁的舞台实践记录,而且他一贯明亮雄伟的戏剧男高音音色并不见逊色。我们看过他一些近期的演唱视频,为他依然年轻而金属般的歌声而震惊。

音乐随笔(56):中国戏剧男高音张积民的五个第一_图1-4

 张积民,顾希波和纽约堂叔在北京


生活中,这个被中国歌唱界公认德艺貌三全的歌唱家是一个“急性子“,性情耿直,同情弱者,好打抱不平。”虽然激动起来会对领导拍桌子,然而又永远是一个身居陋室的平民百姓和千军万马中的普通小兵”,张积民如是说。

*顾希波:《北京晚报》记者;资深音乐评论家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评论 (0 个评论)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