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xdntg的个人空间 //www.sinovision.net/?51208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70年前的今天——沈阳解放,沈阳人必须了解的历史!

已有 6151 次阅读2018-10-20 00:41 分享到微信

70年前的今天——沈阳解放,沈阳人必须了解的历史!

 

编者按

70年前的11月2日,

对于沈阳乃至东北,

都是一个划时代的日子……

——解放1948


1945年8月15日,

日本宣布投降,

如何分享胜利果实、重建家园,

成举国上下最关注的问题。

而东北地区的走向,

尤为国共两党所牵挂,

遂成为国共两党最后对决的首个战场。

 

东北——

14年抗战后,国共两党最后决战,

为何选在东北?

——共产党:

早在中共七大中时,

毛泽东同志就明确指出:

“只要我们还有东北,

中国革命就有巩固的基础。”

东北也是全国唯一一个,

人民解放军军力超过国民党军队的地区。

——国民党:

可利用东北雄厚的工业基础,

对华东、华北、西北解放区造成南北夹击。

究其原因,

东北是块风水宝地——

有全国最发达的重工业;

有全国最大的产粮区;

同时也是抗战的起点;

因此,最后决战的第一个战场,

选在了东北。

 

转折——


1945年抗战结束后,

东北对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来说,

都是块难啃的“骨头”。

李宗仁在回忆录中承认:

“抗战胜利后,

中共赶紧在关内训练大批干部,

但东北原为战后共产党最难渗透的区域,

因其土地肥沃,人口稀少,谋生容易,

加之受日本人铁腕统治长达15年之久。”

结果,不到两年,

国共在东北的形势就出现了,

戏剧性的反差:

——共产党

因“农村包围城市”的方针,

让人民军队在东北获得了巨大的群众基础。

一个简单的例子——

在“北满”的宾县,

一个叫马斌的县委书记和农民亲如一家,

农民们川流不息地出入他的办公室。

——国民党

相反,为了占据东北,

蒋介石却没有那么轻松。

1947年,

国民党将领陈诚在东北刚上任就抱怨:

“是个烂摊子”、“简直无药可治”

“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一切太不正常了。”

究其原因,他在回忆录中写道:

“东北光复后,机关林立,冗员充斥,

许多人游手好闲,唯利是图,

以致是非、功过、劳逸无所稽考。”

当时的状况远不止如此:

“军官放着带兵打仗的职责不做,

却忙着开报馆、办学校、

甚至开舞厅、办工厂、走私、做生意。”

 

​▲东北人民解放军的战车部队疾速向沈阳市区开进


1948年3月12日,

国民党从吉林撤出转战到长春,

解释称:“为了缩短运输线”。

此时,解放军封锁了

通往长春的食物供应路线。

三天后,四平就失守了。

解放军正式向沈阳发起进攻——

1948年9月12日

中国近代史解放战争的

三大战役之一——辽沈战役

正式打响……

东北野战军至10月1日,

切断了北宁路,孤立了锦州。

史称:锦州会战

关于锦州,

国民党内部这时却发生了矛盾。

1948年10月15日,

蒋介石飞离沈阳,

这个时候他能感觉到——

这个中国首屈一指的工业城市正在离他远去。

这是这个月,蒋介石第二次到沈阳,

第一次是在10月初。

他在沈阳的日子并不愉快,

除了对战争的担忧,

还有手下对他的阳奉阴违,

由此而产生的信任危机。

例如——与卫立煌

就是否撤出沈阳救援锦州上的分歧,

令他极为光火。

自1946年至1948年,

蒋介石曾九次亲赴沈阳,

推出种种战略,

但是在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强大攻势下,

连战连败,最终黯然退出东北。

 

​由于不停的奔波,

蒋介石在1948年得了较重的失眠症,

安眠药并没有给他带来多少慰藉。

后来,蒋介石发现每晚睡觉前,

喝一杯或半杯威士忌,才能有助于他入睡。

尽管身处焦灼的战事,

但蒋介石仍然坚持每天记日记。

1948年5月以后的蒋氏日记,

字体也有明显改变,

和他的心情有关,

他在日记里多次提到了“沈阳”,

显然极力在隐藏自己的情绪。

 

对比国共两党

一名国外的战地记者评论时说:

“共产党发动了农村的全部能量,

而国民党却被城市绊住了手脚。”

对于国民党来说,

最致命还不是官僚腐败,

而是共产党成功地用农村掐住了城市的命脉。

因为,全国100%的煤炭资源;

80%以上的小麦产区;

80%以上的棉花产区都在共产党手里。

 

​▲图为东北人民解放军通过新民县巨流河大桥向沈阳挺进。


得民心者得天下,

通货的膨胀加速了

国民党在城市中民心的流失。

1948年8月19日,

这一天,蒋氏夫妇正在庐山避暑,

蒋介石决定发行国家货币金圆券,

那时候旧货币价值已经降到零。

沈阳平均物价指数五个月内涨了三~四倍,

粮食更是涨到了九倍,

到了10月31日,

人们的薪水根本买不起日常用品,

这时的都市街头的人数一天比一天减少。

 

​▲20世纪40年代沈阳市井


而从10月29日起,

东北野战军乘胜东进,

先后解放新民、抚顺、

辽阳、鞍山、海城等沈阳外围据点。

1948年11月2日,沈阳宣告解放。

 

从1948年9月12日开始,

1948年11月2日结束,

这场战役,共历时52天。

中国共产党称之为辽沈战役,

中国国民党称之为辽西会战,

又作”辽沈会战“。

解放沈阳之战是辽沈战役的最后一战,

也是解放东北全境的最后一战。

其实从1948年几次重大战役后,

在多数人看来,

战争的胜负已经没有什么悬念了。

现在的悬念倒是——

蒋介石留下的一个通货膨胀、

生产萧条的城市,

能否在新政权的手中重拾生机?


 叁

军管

1948年11月2日,人民解放军进城,

沈阳正式解放啦。

铁西区方向仍然不时有零星炮声和枪声传来。

战士们脚穿布鞋,表情腼腆,

灰色棉军装有些肥大。

插有红旗的汽车队上挤满了欢乐的面孔。

当时正路过沈阳“大东报社”门口的28岁的柏杨,

看到了这一幕,

他还看到了接连驶过的

坦克、吉普、大炮,

“几乎全是美国人的”。

军队从沈阳东西南北四个方向进入沈阳。

 

​▲东北人民解放军在沈阳缴获的美制运输卡车(摄于1948年11月)


毛泽东的画像被高高举起。

一个高声喇叭竭力呼喊口号:

“祝贺沈阳人民获得解放!”

墙上、电线杆上到处贴着“新中国”

和“欢迎中国人民解放军”字样的油印传单。

 

​▲1948年11月,解放军攻占沈阳,市内举行“庆祝全东北解放”庆祝活动


蒋介石的新闻机构刊物《新报》《每日新闻》,

一夜间变成了共产党的《沈阳时报》。

第一期《沈阳时报》,

在内容和编排上着重简单。

除了报纸,军管会还预先准备了安民布告。

比起战争前,这个拥有188万人口的大城市,

1948年底只剩10万余人的沈阳,

显得冷清得多了,

为了调动沈阳城的气氛,

一些年轻人组成的表演剧团,

在公开场合表演“白毛女”、“血泪仇”。

 

​▲解放后的沈阳人民看到了自己的报纸《沈阳时报》(摄于1948年11月)


在空旷的城市中,

大批国民党的遣散俘虏,

三五成群,倒成为了沈阳城最显眼的群体。

“从表情上看,他们情绪消沉,

但也没有惊慌失措的感觉。”

散俘不仅是治安的问题。

11月3日,解放军入城第二天

就传来沈阳车站被人破坏抢劫的消息,

一些没有重兵守卫的小仓库、

国民党官员住宅都出了乱子。

至此,沈阳城内被正式接收的散俘,

加上随军俘虏有五万人之众。

 

​▲美式装备的国民党部队集体向东北人民解放军投降(摄于1948年11月)


沈阳作为全国解放的中间城市,

承担着南北衔接的功能,

短时间内不仅没法遣散人员,

还要接收从长春而来的大批新俘虏。

加之共产党自己的部队,

同样需要约束和管理。

 

​▲军纪严明的东北人民解放军入城后在大街上休息(摄于1948年11月)


新城市看起来需要一个既有军事职能,

又有强大行政管理职能的政权机构,

沈阳接收人员参考了

三年前苏军和国民党熊式辉的接收方法,

即在军管会下,按系统自上而下,

原封不动,先接后分,

一切被接收单位只对军管会负责,

最后由军管会派出的代表签字验收。

“军管会”模式被迅速复制,

也是沈阳为未来全国城市接管提供的

最重要的经验之一。

 

​▲东北人民解放军某部政委肖华(前一)察看在沈阳缴获的敌装甲车(摄于1948年11月)



           物价

 

​陈云是坐专列进的沈阳,

从哈尔滨到沈阳,花了整整五天。

11月2日黄昏进入沈阳,

直接到了大和旅馆(现辽宁宾馆)。

陈云说,三件事是能否成功接收沈阳的关键:

一、财政的平衡;

二、货币发行的平衡;

三、火车运输的周期,车辆运转的数量。

三件事,说白了,

就是物价的问题。

因为,物价不解决,

工商业不能开门,城乡之间没法打通。

也会影响到一个城市的安定。

总结一句话;

物价,就是整个沈阳的“牛鼻子”。

 

​▲东北人民解放军攻占“东北”剿匪总司令部(摄于1948年11月)


什么能体现沈阳的物价?

民以食为天,当然是——

粮价。

政治课上,都学过“供求关系”,

决定粮价最主要还是在供求上。

国民党军队在撤退前,

把军粮全部售出,

因此部队进城后仅仅缴获了300万斤粮食。

屋漏偏逢连夜雨,

1948年的沈阳农业受灾严重,

各县高粱颗粒未收,

30多万人的部队+10多万的市民,

每月需要粮食7500吨。

尽管市民粮存储远高于长春,

但政府粮食储备几乎为零。

为防患于未然,

11月2日前,

在陈云就作出安排防止存粮告急。

11月2日后,

军管会每天调度3000~5000辆大车,

每天运粮2000吨。

即便如此,这批应急粮食全部运完后,

沈阳依然缺粮。

此时,摆在面前的只有两条路:

一、向粮业大户借粮;

二、从开原、安东方向“抢”粮运城。

但战争中支离破碎的铁路成了瓶颈。

幸好,陈云未雨绸缪,

在沈阳接收工作全面部署前,

他就说过:

“沈阳周围一个很大地区灾荒严重,

要使混乱时间缩短,基本问题是修好铁路。”

所以,早在1948年11月底前,

修好沈阳以北以东的铁路,

集中修四平以南到沈阳的铁路。

这都为抢运粮食缩短了时间。

 

​▲1948年,抢修津浦线铁路的解放军(东北野战军)铁道纵队


负责金融接管的王企之回忆:

“尽管物质主要还是靠政府补给。

但为了吸引市场上更多粮食入城,

规定,沈阳粮价要高于产粮区。

当时规定:

高粱米3000元/斤,市价总在3000元以下。”

在这中间,还出了一个岔子:

为了减负,部队进城时释放了监狱的所有犯人,

而后来有二分之一的盗窃案,

是一些被释放的惯犯所为。

后来谈起经验时,陈云也说:

“只有政治犯应迅速释放,

但老盗窃犯应继续拘留,

查明情况,分别处理。”

 

​说起陈云,

据随军记者刘白羽回忆:

“陈云同志每天晚上开一次会,

接收各方面进展和情况。

然后指示第二天干嘛?”

而刘白羽的任务就是到街上去走,

然后晚上汇报有几家商店开门了。

开始没有,后来开了一个、两个……

慢慢大概开到十几个,

陈云手一拍:

“沈阳,平安解决了。”

这时候,1948年即将结束。

在解放战争的另一个战场上,

人民解放军已经到达西山,

从那里可以俯瞰北平全城。

 

沈阳人在第一时间获知解放而欢笑的背后,

是这座城市不堪的多年战乱与重压,

此时,整个城市停水停电,

也断了通讯……

就在沈阳解放的第二天,

11月3日,全城的电灯和电话已经修复。

几天后,自来水问题也得到解决。

11月5日,邮电在全东北开通,

都说瑞雪兆丰年,

这一天,沈阳下起了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

第二天一早,天气大晴。

持续三天的封城和夜禁结束。

采购日用品的人们渐渐挤满了太原街小市场。

据说,11月6日,

到东北书店买书的市民将近千人。

同一天,电车再一次运行在了

这个全国电车线网最密集的城市中。

人们已经步入日常生活,

他们太需要一个没有战争阴影的城市了。

沈阳:复活了。

 

​▲1948年11月成立之初的东北书店(1949更名为东北新华书店)


这里说个小插曲:

由于东北解放区沿袭伪满办法,

车辆一律靠左←行驶,

但沈阳已由国民党政府改为靠右→行驶,

这样一来,双方车辆一上街就乱套。

这本来并不是大事,

但争执方固执已见,言辞激烈。

最后,陈云拍板了。

从11月10日,

沈阳车辆一律按右侧通行……

这场“靠左行靠右行”之争尘埃落定。

 

▲20世纪三十年代后期的中山广场

我们每进入一个新的领域,

都是一次进城赶考,

进城所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

更需要智慧、妥协和判断力。

1948年11月2日这一天,

或许很多人,

第一次见识了沈阳的“大”。

他们当时或许还没有意识到,

沈阳在某种意义上说,

正是解放军、乃至中国共产党,

接管城市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

 

▲东北解放纪念碑

 

作为沈阳人,我们爱自己的家乡

作为沈阳人,我们应该了解家乡的历史

请将本篇文章转发到您的朋友圈

让更多的沈阳了解我们所钟爱的城市!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