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alexxizhang的个人空间 //www.sinovision.net/?517825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先生”犹在,“先生”已逝

已有 2567 次阅读2018-5-9 13:39 |系统分类:杂谈分享到微信

“先生”犹在,“先生”已逝

张晰


【作者注 原文刊登在2018428日的新加坡 联合早报” ,又见金宝博188滚球网转载链接:

https://www.zaobao.com.sg/forum/views/opinion/story20180428-854497

http://www.ap8888cn.com/html/forum/views/opinion/story20180428-854497


汉语中的“先生”是一个简单的人称称谓词,其字面意思是比自己先出生的人。比自己先出生的人可以是自己的同辈,也可以是自己的长辈。在古汉语中“先生”的意思的确如此。《论语》记载,孔子说:“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这里的“先生”与“弟子”相对称,是父兄长辈的意思。


在汉语发展的历史上,“先生”的外延含义可指具有特定技能和专业资格的从业者,如教书先生,看病先生,帐房先生,算命先生,风水先生, 阴阳先生等。


如今“先生”也可特指夫婿,如我家先生,他女儿的先生。


现代汉语中“先生”也特别用于尊称有一定政治地位、社会地位或学术地位的人,如孙中山先生,李嘉诚先生,钱钟书先生,赵元任先生。


“先生”并非只能用来称谓男性,有时也用来称谓女性。据学者考证,最早将女性称为先生的是毛泽东。他在给宋庆龄的信中抬头是庆龄先生,信中也多次用了先生,取其最初的衍生意义,即长者尊者之意。


由此开了先河,先生后来也被用来称呼有较高社会地位和学识的女士,例如,何香凝先生,冰心先生,杨绛先生,许广平先生。这个称谓对女性来说,是很高的成就和荣誉。不过能被称为“先生”的女性并不多见,寥寥可数。


传统上“先生”和名字搭配时可以有下面几种用法:全名+先生,姓氏+先生,名+先生,字+先生。同时也可以用在表示职务名称的词语之后, 如总统先生,秘书长先生。


近代以来,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先生”一词发展为对普通男性的一种称谓,如张先生,李先生。这时“先生”的含义和使用是相对于女性称谓的“小姐”或“女士”、以及已婚女士的“太太”。


从上世纪50年代后,“先生”一词伴随着“太太”“小姐”及“女士”在日常称呼里逐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无性别特征但具有浓厚政治色彩的“同志”称呼。当年孙中山倡导国共合作,孙中山的遗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中用“同志”称呼全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同志”的称呼被共产党继承了下来,先是用于党内,后来推广到党外乃至全社会,成了对所有人的通用称呼,代替了此前社会上的“先生”“太太”的称谓。


随着大陆的改革开放,与港澳台及海外华人交往的频繁,传统中华文化的回归,作为一般称谓的“先生”“太太”等词在大陆又恢复了其原本的色彩,使用的越来越广泛。而“同志”一词也有了回归共产党内部称谓的趋势。同时还常用于中国共产党和其他国家共产党互动之间的称谓。


最近在北京发生的“习金会”,习近平称金正恩为 “金正恩委员长同志”,金正恩称习近平为“习近平总书记同志”。在党内职务名称后面追加“同志”更突显中朝两党关系的紧密(“同志”一词又特指某种性取向的群体需当别论)。


“先生”作为一个简单的称谓,在两岸交流的历史上也曾扮演过重要的角色。2015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时任台湾总统马英九在新加坡举行了历史性会晤(顺便说一下,1993年的海峡两岸第一次“汪辜会谈”也是在新加坡举行的,新加坡在两岸交流的“中间人”角色功不可没)。其实两岸领导人见面的愿望本可以早日实现,拖至当年乃由于各种原因,诸如时机,场合,地点,身份,称呼等等。抛去场合地点不说,单是大陆和台湾双方领导人以什么身份见面,见面时如何称呼对方就是一道政治难题。


双方领导人见面时一方面不违背各自政府所坚持的原则,同时让对方感到地位对等并享有尊严,是对双方政治家智慧的考验。其实,不管承认不承认,从1949年以来大陆台湾分治是不争的事实,而习近平和马英九是大陆和台湾的时任最高领导人。为达成实质对等与尊严,双方在会面时约定不使用各自的正式官方头衔,而以大陆领导人”和“台湾领导人”互动,习马两人以“马先生”、“习先生”互称,最终促成了那次“习马会”。


一个简单的“先生”称谓解决了大陆和台湾之间的一道政治难题,跨越了双方之间的政治藩篱,向对方表达了尊敬和善意,是灵活务实的表现,是智慧的体现。


经老同学的推荐, 笔者最近在网上看了几集中国央视几年前拍摄的一个大型记录片《先生》,其中以民国时期的蔡元培、胡适、马相伯、张伯苓、梅贻琦、竺可桢、晏阳初、陶行知、梁漱溟、陈寅恪十位教育大师的个性经历为经,以中国社会变革为纬,将他们的性格性情、道德操守、命运经历、学术作为在点滴中渐次呈现,充分反映了先生们贴近群伦又卓尔不群的独特全貌,带领我们走到了他们身边,目睹了他们的风采,走进了民国那个时代。


这些先生们大多学贯中西,德望具重,学识渊博,不媚权贵,铁骨铮铮,共同特点是具有独立的人格,在民国天空栩栩生辉。


纪录片的片名《先生》起的颇具匠心,虽短小精悍,但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这些校长、教授、老师纵有诸多称呼,总不如“先生” 一词来的贴切。


“先生”即可仰望,又能平视。既有敬仰之感,又有亲近之情。一个加上姓氏就能常呼的称谓,却能让人遥想到聆听鞠躬的场景。让我们这些隔代不相逢的后生感慨万千


扣合片头所引千年前范仲淹先生的长叹:“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真正是,先生:一个称谓,一种修为,一股精神,一份崇敬,一面镜子,一段历史。


笔者是海外汉语教师。在英语学习和汉语教学中,学到或讲到称谓词Mr. 和“先生”时,一般会说英语的Mr. 相当于汉语的“先生”。但是仔细想来,汉语的“先生”和英语的Mr. 并不能简单地画一等号。“先生” 一词所包含的意思是何等丰富多彩, 有可意会而不可言传之精妙,岂是一个简单的Mr. 所能相提并论!


“先生”用于称谓男士的普通含义时,可称作先生的人成千上万。用于称谓具有独立人格的巨匠大师时,可称作先生的人却是凤毛麟角,屈指可数。如果说民国是最近的春秋,培养出了灿若星辰的先生, 先生却犹如华夏的背影,渐行渐远。正可谓,“先生”犹在,“先生”已逝!


作者为多伦多 Seneca College 汉语教师。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